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記憶中的粉嶺舊裁判處宿舍A座,B座
馬會道302號是舊裁判處地址. 政府員工宿舍A座及B座地址是1A 沙頭角道, 龍躍頭.二者共用入口. 下圖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DsdaVrMK9A
粉嶺舊裁判處宿舍A座,B座 Google map 是有360 degree 照片的,請你copy 以下網址進入後旋轉箭咀360度觀看, 效果非常好. 或Google搜索前粉嶺裁判處,之後再搜索圖片, 再挑選由荷蘭西多士貢献之360度圖片(2021年7月): https://www.google.com/maps/contrib/105803213907345620274/photos/@22.49492,114.140091,3a,84.6y,308.32h,113.18t/data=!3m7!1e1!3m5!1sAF1QipO1e--EB6UfBDPGk1UZzS4eP-POjnSPE7bycqIT!2e10!6shttps:%2F%2Flh5.googleusercontent.com%2Fp%2FAF1QipO1e--EB6UfBDPGk1UZzS4eP-POjnSPE7bycqIT%3Dw365-h260-k-no-pi-10-ya80-ro0-fo100!7i6080!8i3040!4m3!8m2!3m1!1e1?coh=205409&entry=ttu
下列圖片居中者乃粉嶺舊裁判處宿舍A座, 左邊是裁判處, 右邊是B座. A 座2樓的窗被樹木遮擋看不見了.
圖片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Ev79Ru7b8
1961年-1965年我們一家八口曾經居住A座二樓,(下圖最左的便是宿舍),主人房和小孩房平行, 俗稱眼鏡房, 中間隔着廁所, 有浴缸.
居所睡房和廁所有窗面向裁判處,房和廳中間有一個狹小的貯物間(士多房). 客廳較大, 窗外有一塊長方形的大草地,跟著才是馬會道.宿舍的地基較高, 故此前邊和右邊有草地斜坡2公尺. 大草地的右側是高牆,不時會有單個的大蝗蟲(蚱蜢)在牆上休息. 用手去捕捉蝗蟲的尾部容易被它小腿上的利剌剌中, 很是痛楚. 馬會道的對面是農田, 下過雨後, 在街燈之下經常有和味龍(龍蝨,Diving Beetle), 桂花蟬(giant water bug)可供捕捉, 用鹽炒後滋味獨特.
客廳的窗口背面是大門, 外有樓梯供上落之用. 大門旁邊便是廚房, 廚房後邊有客廁(左)和家傭房(右), 二者是隔開兩公尺的.
下面影片源自互聯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b-ZIsc2TU
車cam右角是4層樓高的A座宿舍. 依稀可認出二樓的主人房和廁所窗,小孩房.
我們二樓樓上住了一家三口, 是法庭翻譯 Victor Chan 和比我們年長的獨生女兒. 樓下住的是姓邱的政府文員, 有一女一子, 兒子中學時嘗在家傭房放置爵士鼓一套, 練習起來非常嘈吵, 天天如是.
以下為B座圖片,來自互聯網, 記憶中好象只有一個大房間在前面, 後面有廚房和廁所,俗稱鞋盒房.
A座宿舍前面是小斜坡, 跟着便是一塊長方形的草坪.草坪最出處有一矮牆, 牆上有鐵條欄河, 兒童不能穿越.欄河頂部有皇冠模樣圖案.
圖片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Ev79Ru7b8
欄河之外便是行人道, 外邊有大樹幾株, 跟着才是馬會道 302 號. 對面的農田冬天會結霜, 白色一片的. 兒時睡覺感到太冷,索性鑽入被窩, 居然也生存下來.
下圖是從法官走廊望向A座宿舍,對正二樓的兒童房.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1s8ETQcRU
以下圖片均源自Google map 照片:Source: https://www.google.com/maps/place/%E5%89%8D%E7%B2%89%E5%B6%BA%E8%A3%81%E5%88%A4%E6%B3%95%E9%99%A2/@22.49492,114.140091,3a,75y,324.14h,93.6t/data=!3m8!1e1!3m6!1sAF1QipO1e--EB6UfBDPGk1UZzS4eP-POjnSPE7bycqIT!2e10!3e11!6s%2F%2Flh5.ggpht.com%2Fp%2FAF1QipO1e--EB6UfBDPGk1UZzS4eP-POjnSPE7bycqIT%3Dw900-h600-k-no-pi-3.5996994331131447-ya324.13712071987095-ro0-fo100!7i6080!8i3040!4m9!3m8!1s0x3403f61f1d11817b:0x93cd3ca955449651!8m2!3d22.4949574!4d114.1402067!10e5!14m1!1BCgIgARICCAI!16s%2Fm%2F0_8np8m?coh=205410&entry=ttu&g_ep=EgoyMDI0MDgyMy4wIKXMDSoASAFQAw%3D%3D
以下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kx0UTAkfiI
以下圖片來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B2%89%E5%B6%BA%E5%A5%B3%E9%9D%92%E7%A7%80%E7%BE%A4%E5%8C%97%E9%81%8A%E5%AD%B8%E5%9C%98&client=firefox-b-d&sca_esv=82268a11b587131c&sca_upv=1&biw=1920&bih=955&tbm=vid&ei=4jhtZtmnAaDe2roPjt6TkAo&ved=0ahUKEwjZoNvJgd2GAxUgr1YBHQ7vBKIQ4dUDCAw&uact=5&oq=%E7%B2%89%E5%B6%BA%E5%A5%B3%E9%9D%92%E7%A7%80%E7%BE%A4%E5%8C%97%E9%81%8A%E5%AD%B8%E5%9C%98&gs_lp=Eg1nd3Mtd2l6LXZpZGVvIh7nsonltrrlpbPpnZLnp4DnvqTljJfpgYrlrbjlnJgyCBAAGKIEGIkFMggQABiABBiiBDIIEAAYgAQYogQyCBAAGIAEGKIESMsIUIAGWIAGcAB4AJABAJgBmgGgAZoBqgEDMC4xuAEDyAEA-AEBmAIBoAKgAZgDAIgGAZIHAzAuMaAH4AE&sclient=gws-wiz-video#fpstate=ive&vld=cid:4f2bab2e,vid:baBTWV6Dd8M,st:0
A座宿舍前面的鐵欄, 小童不能穿越:
左手邊為A座, 右邊為B座. 以下圖片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wcHwAC5XI
從馬會道行人道看A座宿舍, 以下圖片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wcHwAC5XI
A座宿舍方形草坪的盡頭為一高牆, 牆上或會有大蝗蟲(蚱蜢).1961年時牆外為一售賣園藝品之花圃.
本博客有關之網頁: 前粉嶺裁判法院歷史圖片1961-1965 https://kcwongjinan.blogspot.com/2024/06/blog-post_40.html
Google Map 下的舊粉嶺裁判處A座宿舍 https://kcwongjinan.blogspot.com/2024/06/google-map-a.html
粉嶺舊裁判處A座宿舍圖解 https://kcwongjinan.blogspot.com/2024/06/a_13.html
記憶中的粉嶺舊裁判處宿舍A座,B座 https://kcwongjinan.blogspot.com/2024/05/ab.html
香港公共圖書館的老照片,北區理民府粉嶺分署 https://kcwongjinan.blogspot.com/2024/07/blog-post_17.html
舊粉嶺裁判處政府A座宿舍 Fanling Magistracy Government Quarters 1960 - 2002, https://kcwongjinan.blogspot.com/2024_08_17_archive.html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大埔政府山官立小學舊校舍的130歲木棉樹
近日去看大埔老照片展覽並复製舊校舍照片(包含巨大木棉, 見上圖)與六,七十年代移民的二名舅父瀏覽, 分別居於美澳之二人皆異口同聲指出木棉是他們的袓父所種. 當時他們的祖父居住於官小右側之政府員工宿舍, 俗稱五間樓之左邊第一間 。二位舅舅和本人都是大埔官立小學畢業生。
下面歷史圖片皆出自香港電臺片集大樹之歌.
下面歷史圖片出自大埔埔紙:
Cotton tree removed for public safety
*************************************
The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LCSD) today (December 4) removed a Cotton tree at Wan Tau Kok Playground in Tai Po for public safety.
Following detailed inspections by department staff and arborists, and analysis by members of the tree expert group, the tree was believed to have fungal diseases in the root system. This affect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nutrients and water, causing the tree to deteriorate severely and being a potential danger of collapse.
Listed on the Register of Old and Valuable Trees with the registration number LCSD TP/1, the 23-metre-tall Cotton tree was located on a slope adjacent to a five-a-side soccer pitch at Wan Tau Kok Playground, Tai Po. The department staff had been conducting regular inspections and carrying out suitable maintenance measures on the tree. It had been closely monitored after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during an inspection by department staff and the arborists mid-this year. Suitable remedial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 of fungicide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tree.
However, when department staff inspected the tree again in October, they found that most of the leaves had fallen, its bark had peeled off and its root had signs of fungal attack. Following detailed inspections by department staff and arborists, the tree was believed to have fungal diseases in the root system, which affect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nutrition and water, causing the tree to deteriorate severely. After analysis by members of the tree expert group, the tree was confirmed to be in danger of collapsing and should be removed for the sake of public safety.
The LCSD stressed that it would continue to adopt a prudent approach in managing its trees. Removing a problematic tree would only be the last resort when there was no viable option to keep it.
Ends/Friday, December 4, 2009
Issued at HKT 17:55
新聞公報 政府新聞網
移除木棉樹以保障公眾安全
************
位於大埔運頭角遊樂場的一棵木棉樹,經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職員和樹藝專家詳細檢查,以及樹木專家小組成員分析後,發現其根部受真菌感染阻礙吸取養分和水分,令樹木嚴重枯萎,並構成潛在倒塌危險,為保障公眾安全,署方今日(十二月四日)已把該樹移除。
該棵木棉樹約二十三米高,列於《古樹名木冊》內,編號LCSD TP/1,位於大埔運頭角遊樂場五人足球場旁的斜坡上。署方職員一直有為該樹進行定期檢查,並提供適當的護理工作。職員與樹藝專家於今年中檢查該樹時,發現該樹生長異常,已密切監察該樹,並採取改善措施及噴灑殺菌劑。
惟職員於今年十月覆檢該樹時,發現該樹大部分樹葉脫落、樹皮剝落及根部有被真菌侵襲的跡象。經樹藝專家於詳細檢查後,相信該樹因根部受真菌感染,阻礙吸取養分和水分,令樹木健康情況嚴重衰退。樹木專家小組分析後,同意該樹有潛在倒塌危險,在保障公眾安全的大前提下,須把它移除。
康文署重申,會繼續謹慎處理樹木,並只會在沒有其他可行的改善方法時,才把有問題的樹木移除。
完
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7時55分
新聞資料庫
2009年12月4日
樹木
*
運頭角遊樂場移除木棉樹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今天(12月4日)移除位於大埔運頭角遊樂場的1棵木棉樹,以保障公眾安全。該樹根部受真菌感染,令樹木嚴重枯萎,並構成潛在倒塌危險。
該棵木棉樹約23米高,列於《古樹名木冊》內,編號LCSD TP╱1,位於大埔運頭角遊樂場五人足球場旁的斜坡上。
今年10月,經樹藝專家詳細檢查後,相信該樹因根部受真菌感染,令樹木健康情況嚴重衰退,有潛在倒塌危險。
下列消息來自: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05/00176_046.html
大埔百年樹王慘遭分屍
本文重點
兩年前仍然健康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再次成為樹木殺手!大埔區內一棵樹齡逾百年、堪稱「大埔一號」的全港最大木棉樹王,疑因樹根遭真菌侵蝕,經連月搶救無效後,昨「慘遭分屍」被砍掉。有環保團體指該棵百年古樹兩年前仍然健康,有大埔區居民質疑是部門失職、護樹不力所致,更怒斥當局未經諮詢便在一日內摧毀他們的集體回憶,要求交代,亦有網民在互聯網討論區設專題悼念「慘死」的古樹。
康文署人員昨日把「大埔一號」木棉樹砍掉「分屍」。 (何耀其攝)
「大埔一號」木棉樹高約二十三米,列《古樹名木冊》內,編號為LCSD TP/1,位於大埔運頭角遊樂場五人足球場旁斜坡上,國民教育中心對出,直徑幾近一米五,樹冠覆蓋範圍更達三十米,是全港最大木棉樹。樹齡逾百年,有區內居民更指該棵木棉樹齡或高達一百三十年。
記者昨日所見,康文署人員已把古樹「分屍」得支離破碎,剩下短短一截的根部,並以重型吊車把被砍掉的樹幹移走。康文署發言人指,該署職員與樹藝專家今年中在一次定期檢查時,發現該樹生長異常,已施放農藥及噴灑殺菌劑,但十月覆檢時,發現大部分樹葉脫落、樹皮剝落及根部有被真菌侵襲迹象,經樹藝專家詳細檢查後,相信是根部受真菌感染,阻礙吸取養分和水分,令樹木健康情況嚴重衰退,樹木專家分析後,同意該樹有潛在倒塌危險,為保障公眾安全須移除。
陳先生(職業司機):棵木棉又高又大又粗壯,係大埔地標,年年花開花落,看不出健康有問題,政府無能,康文署所謂樹木專家不知所謂,毀掉百年古樹無天理。
周先生(飲食業):小學時就讀大埔公立小學,每日都經過木棉樹下,每年開花時,不少村婦會執木棉花晒乾煲水去濕,棉絮飄入課室,有如春雪好有詩意,康文署一手摧毀大埔的集體回憶,真離譜。
兩年前仍然健康
長春社公關經理李少文對大埔木棉樹被砍掉感到可惜,又指該樹兩年前仍然健康,但去年開始出問題。他說,該社樹木專家日前也曾到現場勘察,發現樹皮出現縱且深的裂紋,影響水分輸送,康文署人員曾用鐵枝插入樹根測試,發現泥底下一米深樹根已呈現嚴重腐爛,無法挽救,更有倒塌危機,故樹藝專家同意移除該棵木棉樹。
不過,砍樹行動卻激起大埔居民的反彈。周先生批評康文署全無諮詢情況下,突然把屬區內集體回憶的木棉樹砍掉「太過離譜」。他憶述,當年上小學均經過木棉樹下,紅棉盛放時,大批村婦檢拾木棉花曬乾煲水,有去濕作用;當棉絮隨風飄散時,同學們在課室內外嬉笑追逐的畫面,至今仍深印其腦海中。陳先生亦稱,看到一段段樹幹時心如刀割,他形容該木棉樹是全港最美麗、是木棉樹王,樹冠覆蓋半個小型足球場,百年來為居民提供護蔭;他質疑康文署花了近一年時間仍救不到木棉樹,是嚴重失職,必須向市民交代。
以下文章取自:
https://std.stheadline.com/education/article/1995316/%E6%95%99%E8%82%B2-%E4%B8%AD%E5%AD%B8-%E9%99%B3%E7%8E%89%E7%87%95-%E6%9C%A8%E6%A3%89-%E6%95%99%E8%A9%95%E5%BF%83%E6%80%9D
陳玉燕 - 木棉|教評心思
2024-04-27
3月,春暖花開,回校路上,黃花、紅花風鈴,迎風搖曳,煞是好看!心中惦記着學校後園外的木棉,於是拾級登高,從校舍高處探問。不負所望,幾株木棉,枝幹日壯,挺拔俊秀,一朵朵木棉花,盡向高枝綻放,艷紅似火,在綠野中昂然挺立,果配得上錚錚英雄的美名。
水陸草木之花,陶淵明獨愛菊,個人對木棉卻有着特殊的情感。
少時家住大埔,唸的是大埔官立小學。隨着新巿鎮的發展,學校多年前已遷往太和。當年的校舍是英式建築,印象最深的是,學校入口處的一株巨大木棉。還記得語文老師教「合抱」一詞,帶領全班同學到大樹旁,着同學繞着樹幹手拉手,以說明合抱的具體意思,許是第一代的體驗式學習。
家中弟妹,都在木棉樹下成長——仰望木棉盛開、執拾落下的花瓣、追逐棉絮打鬧嬉笑的無憂歲月,安靜美好。當然,每天放學,母親站在大樹下等待接送,更是一道永誌難忘的風景線。智慧老人般的木棉,與母親的身影重疊,在那艱難的成長歲月中,不但遮風擋雨,更樹立了不屈不撓的英雄榜樣。
許多年後,從報章得悉,這株有「大埔一號」之稱、具130年樹齡的木棉樹王受真菌感染,有倒塌危險,於2009年由康文署逐段鋸走移除。木棉大去的3年後,母親急病遽逝,最後道別後走出醫院,心神未定,一朵碩大的木棉花清脆地墜落腳前,悲壯、俐落,彷彿是一種告別。花瓣觸碰地面的聲音,不思量,自難忘。
木棉為廣州巿花,已故粵語流行曲鼻祖羅文,當年一曲《紅棉》唱得街知巷聞,「紅棉盛放,天氣暖洋洋,英姿勃發堪景仰,英雄樹,力爭向上,紅棉獨有傲骨幹……」勵志的歌詞深印腦海,在中六最後一個上課天,信手拈來,勉勵同學要效法木棉正直上進、堅決爭光的精神,亦要時刻念記那些扶持我們成長的無名英雄。
陳玉燕
作者為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校長、教育評議會副主席。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4月26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大埔官立小學政府山舊校舍六十年代春暉園的一株小腿粗幼的木棉已成長為參天大樹,樹根把石屎路頂起一英呎 (下圖).
上圖是互聯網圖片,
以下圖片來源: https://mapio.net/pic/p-57692042/
https://mapio.net/pic/p-22128354/
校友為纪念木棉, 在太和的新校舍內重新種植木棉一株, 圖片出自大埔官小網頁.
2024年4月1日 星期一
香港沒有立遺囑的遺產繼承方法
家中經濟支柱死後沒有立遺囑法院只好一刀切按照法例硬性執行分身家, 和在英國澳洲紐西蘭相同, 離婚每人分一半財產一樣, 要準備臨老賣樓. 有經濟能力的子女, 小姨可以依法出售無經濟能力的老媽子, 老爸的樓然後分錢. 老人家失去了住所, 遇上壞人受騙便要輪候公共房屋.這個逐個擊破的養老辦法是和中國傳統聚族而居是不一樣, 因此頗受爭議.
建議前往網站參考: https://csclaw.com.hk/沒有立遺囑的遺產繼承方法/?lang=zh-hant
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試食大圍積信街百寶雞
2023年12月24日平安夜傍晚在大圍找吃的, 很方便的找到了百寶雞。地舖對正姓韋和姓楊的積存圍, 已經數十載, 網上有大量報導。
每只去骨百寶雞賣350元, 半只180元, 顧客需等候20分鐘去骨。嗜食骨頭者可選擇只斬件不去骨。半只雞由二人合購, 各分得巴掌大小雞肉, 每份各值90元。
該晚六時許只有我們二人外賣半只百寶雞, 就舖内大量採訪報導與店主傾談。原來他兒子是上市公司高層, 三代同堂同住曉翠山莊, 與聶德權, 何文勝為隣, 每月支付數千元管理費。
積信街地舗也是自置物業, 他説如果要付出租金, 每只雞要賣上八百元。換言之顧客能夠享受低價高質雞肉。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蒜茸飽的蒜茸夾子斷開了無用了
政府派了消費卷便前往高檔次大型超市買了一把英國蒜茸夾子garlic press, 168港元.初時十分好用,在公開場合多次向人推介. 久而久之便加蒜至兩三粒一齊壓榨之, 多次証明確是好用. 幾星期後發覺夾子變形了,拉長了一些, 跟著再使用幾天便斷開了. 強勢使用壽命只約一年. 最後只能由石臼搗壓蒜茸, 重新回到石器時代.再找回說明資料, 第一句是用四種文字講明數粒蒜一同使用是可以的. Large chamber for pressing multiple cloves at once, 那就說明這一批次是本身鋼水失水準. 已拍攝照片上載在Oxo.com網址投訴, 希望再買半把夾子接駁再用,但維修點在北京。回想随便在街上買把老虎鉗可以用一輩子, 只需幾十元.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鵝(第一名),鴨(第二名)為肉類不飽和脂肪最豐富之首
資料來源: https://tv.cctv.cn/2022/08/28/VIDEorCwSVsEYRJrviYaVd9f220828.shtml?spm=C52448022284.PA4L9aiEVl3b.0.0
[中国经济大讲堂]鸭肉营养健康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来源 : 央视网 2022-08-28 22:34
侯水生指出鵝鴨的不飽和脂肪比雞高出 25%
資料來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E%AF%E6%B0%B4%E7%94%9F/9384262
侯水生,男,汉族,1959年10月10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家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畜禽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5-6] [22] [28]
1983年,侯水生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1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94至1995年,在意大利乌迪内大学做访问学者;1996至200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9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2000年,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 。
侯水生长期从事水禽育种与养殖技术研究 [5] 。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