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鹹魚發酵的過程,成品與半成品

廣東美食有鹹魚炒飯, 對城裡人來說, 確實是鹹魚貴過雞. 在漁村附近長大的人, 可不這樣想.  吐露港漁民集中的地區, 如大埔元洲仔, 漁民有曬鹹魚的習慣, 六十年代差不多在公路旁用去一公里去曬鹹魚.  海風一吹, 魚類發酵的氣味, 與油煎鹹魚的氣味就不一樣, 簡直相差太遠了.  就是百味交滙, 感覺複雜, 聯想思潮, 此起彼落.  味道太強的结果, 就是不是人人都能立刻適應.  曬鹹蝦亦然.  廚房新手, 隨便舀些鹹蝦醬與豬肉一撈, 蒸上十五分鐘便能下飯, 保証食過番尋味.  但往郊外漁村旅行時, 若在鹹蝦醬場經過, 那氣味之強烈, 聯想力之豐富, 與美味蝦醬比較, 簡直相差太遠了, 一時適應不了, 只好馬上急步掩鼻離開.  

是否海產品未完成發酵即氣味強烈, 不能食用?  有沒有半製成品應市? 一則帶新鮮漁產的柔軟多汁, 兼具發酵帶來的異常美味?  以下試舉ニ例:  資料轉載自報章: 


上圖: 左邊為半發酵的金蠔(曬一至兩天); 右邊為乾蠔豉(曬十日)
Source: https://news.mingpao.com/pns/金蠔faq﹕金蠔飽滿有肉汁蠔豉乾身濃味/web_tc/article/20150116/s00005/1421344539248

金蠔的發酵:

例子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food/art/20141219/18973672 

北風起,想起的,是油鑊裏煎得霹霹啪嘞的金黃色金蠔。季節限定的金蠔,只能在呼呼北風吹起時才能上市,偏偏今年冬天冷得遲,應該說是太暖和,所以等來等 去,也等不到消息。好不容易等到季候風吹來,陽光燦爛明媚,立即致電當了半世紀蠔戶的「陳祥記」,電話筒那邊傳來欣喜聲音:「你真及時,第一批金蠔曬好 啦!」放下聽筒,急不及待,直奔流浮山。只能說,這一場北風來得剛剛好,冷冰冰的、乾乾爽爽的,造就金蠔一如以往的脹卜卜、飽飽滿滿,叫愛蠔的人,再不用 牽腸掛肚了。

扎根流浮山五十餘年的祥哥祥嫂,是沙橋下灣村裏碩果僅存的蠔戶。「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是養蠔的,自宋朝開始就在沙井養蠔,後來到我爸爸那一代才開始曬蠔豉曬金蠔。」

天然生曬 吸清晨露水


也因為興趣,所以她一直堅持天然生曬。「有些人曬蠔豉,會先蒸熟,方便拿揑到有幾乾,但這樣做的話,蠔的精華早已揮發掉,還怎會好吃?」祥嫂說她自家養殖 的石頭蠔,蠔身圓滿,蠔杯亦深,最重要是肉身夠厚,所以曬乾後仍然很飽滿。天然生曬,只能完全依靠陽光熱力和北風吹送,所以品質不能全部控制,天氣一旦不 似預期,蠔豉有機會一鋪清袋(註一),所以經驗很重要。祥嫂和老公一遇上合適天氣,天未光就坐船出蠔棚,將生蠔打撈上來後便立即開殼取肉,而且要用人手立即清洗乾 淨,然後趁太陽未完全探出頭來就要將蠔肉搬到棚架上曬,因為此時蠔肉還能吸收清晨的甘露,那麼曬出來的肉質便會更加鮮甜了。
「如果曬金蠔,一般需 要一至兩日,等蠔肉曬至約七成乾就可以收起來。」祥嫂此時拿出僅餘的一箱金蠔,「你看,這些金蠔幾肥嘟嘟,十二月過後更加肥美呀。」未幾,她的工人端出一 碟煎得金黃香脆的金蠔,蘸上砂糖,入口,蠔肉鮮嫩無比,咬下甘香有嚼勁,那蠔香就一直留在嘴巴裏,久久不散。見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祥嫂笑得開懷,就連沉默 寡言的祥哥也微笑了,這也就是他們堅持養蠔的最大原因吧?
生曬蠔豉一般要曬兩至四周,曬至蠔身乾餘5%至10%水份,重量較輕,味道濃郁甘香質感重;生曬金蠔顏色比生曬蠔豉淺一些,呈金黃色,只曬一至兩 天,曬好後蠔身仍保留30%至35%水份,入口仍有濕潤豐盈口感。     

註一: 博主說明, 大自然客觀條件不配合, 發酵過程未能受控, 產品變了質, 變了味, 這樣便不能上市賣錢.  或許自己能忍受把它吃了, 自己不能忍受作豬狗飼料還是可以的. 這樣高成本的賭博, 只適宜於藝術家高手, 用經驗加機會玩一鋪小的. 商業大規模生產則牽涉建一大實驗室, 將各式條件固定化, 例子如西班牙黑毛豬火腿.  將麵飽天然發酵亦是藝術家高手, 成品售價起碼要幾十港元, 非一般市民消費能及, 是藝術品而非商品.  歐洲有幾百種芝士, 某些品種不容易在東方打開市場, 因其濃烈味道仿似東方人的體臭.

-------------------------------------------------------------------------------------

例子 :  http://kakajaw.pixnet.net/blog/post/266622025-%E5%8F%A4%E6%B3%95%E9%87%91%E8%A0%94

金蠔更有滋味,原因何在?
蠔豉多數曬二至四星期,餘下510%水份,味道濃郁而乾身;
金蠔曬約兩天後仍有3040%水份,豐滿濕潤,我喜歡這種質感。
曬靚金蠔不容易,必須選用優質生蠔,污染和有沙的不適合;
在乾爽的冷北風及燦爛而溫和的陽光下日曬,遇陰天,
時間會延長,下雨一定不可以,一切講經驗,隨時血本無歸。  
--------------------------------------------------------------------------------------

例子三: 電視片集<<老廣的味道>>談廣東沿海漁民自醃鹹海鯉(帶金側線的紅衫魚一夜埕, 不單夫妻津津樂道, 還落重海打包快遞給城裡的子女嚐鮮. 
參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3%E6%B1%9F%E2%80%9C%E4%B8%80%E5%A4%9C%E5%9F%95%E2%80%9D

----------------------------------------------------------------


思考題:  外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中国邻居吃鹹魚?

参考:  https://www.hinabian.com/theme/detail/6737282540115548076.html?find=6739234718364749245


中世紀歐洲每年齋戒超過 200 天, 只能吃鹹魚, 一直吃到ニ次大戰後海上工厰(大馬力拖船)具備冷凍保鮮設備為止, 吃了超過千年. 今天西歐, 西非, 西印度群島, 巴西等地吃鹹鱈魚的大有人在.

問題一: 廣東鼻咽癌歸疚於食鹹魚, 為什麽歐洲沒有這樣的問題?

問題ニ: 今日歐美人吃牛排了, 反過來排斥吃鹹魚的華人, 是否正確? 他們吃鹹魚的經驗是苦?是樂?

問題三:  若有美國歷史家將(醃鹹)鱈魚當作一条改變世界的魚 (Mark Kurlansky <<鱈: 一条改變世界的魚 Cod: a biography of the fish that changed the world>>臺北, 新雨 1999), 為何英國歷史家 Price 將(醃鹹)鱈魚避而不談? 見下列著作  Price, Bill  <<Fifty Food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改變歷史的 50 種食物>>臺北積木文化,  2016.  英國歷史學者為什麼將國吃 - 炸鱈魚(薯條)避而不談?
-------------------------------------------------------------------------------
大量網上流傳趣怪短片請搜索: try surstromming (外國人嘗試瑞典罐頭發酵鯡魚令人捧腹大笑) 

蔡瀾:  天下最臭的,魟鱼还是老二,根据调查,第一应该是瑞典人做的鱼罐头,叫为SURSTROMMING。用鲱鱼做原料,生劏后让它发霉,然后入罐。通常罐头要经过高温杀菌,但此罐免了,在铁罐里再次发酵,产生强烈的气味,瑞典人以此夹面包或煮椰菜吃。
罐头上的字句警告,开罐时要严守四点:一、开罐前放进冰箱,让气体下降。二、在家中绝对不能打开,要在室外进行。三、开罐前身上得着围裙。四、确定风向,不然吹了下去,不习惯此味的人会被熏昏。
有一个家伙不听劝告,在厨房一打开,罐中液体四溅,味道有如十队篮球员一齐除下数月不洗的鞋子,整个家,变成名副其实的「臭屋」。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96391280102xdb2.html 

--------------------------------------------------------------------------------------------------

The Naked Chef (Jamie Oliver) likes Swedish Stinky fish

Surstromming’ is the world-famous stinky herring. And boy, does it stink! But it’s incredibly good for you and when it’s lovingly put together on some crisp Swedish bread, with butter, a few slices of boiled potatoes, chopped red onion, tomato, dill and soured cream, all I can say is, it’s delicious. Love it or hate it, you won’t foreget it! p. 144

<<jamie does Spain, Italy, Sweden, Morocco, Greece, France>> Penguin, 2010 London

----------------------------------------------------------------------------------------

因為鹽的供應有限, 煙燻鯡魚鹹味較淡, 用鹽較少.  早期的墾荒者打獵時, 會將紅鯡丟在小徑上, 藉由它們強烈的氣味混淆狼隻.  這也是"紅鯡" 一詞今日意指錯誤的路徑的原因 209頁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openlibrary.org 免費閱讀   


原文 When these early settlers hunted, they would leave red herring along their trial because the strong smell would confuse wolves, which is the origin of the expression red herring, meaning "a false trail." p.218  Mark Kurlansky, <<Salt A World History>>, Penguin Books 2002







中世紀歐洲漁業與鹽業(資本積累)

歐洲北部淺灘水温低, 能比南方的海水溶解更多氧氣, 涵養更多的浮游生物, 養活了大量的鯡魚, 鱈鱼, 鯖魚, 鯨魚. 它們都為古代歐洲人所捕食. 法國和西班牙交界的區域是巴斯克人的群居之地, 他們都是出色的漁人.

從中世紀到現代, 歐洲漁民都會在二十四小時內, 將清理乾淨的鯡魚 herring 裝入滿是鹽水的桶子, 避免魚體油脂(占體重的 10%)的酸臭腐敗.   鱈魚cod 油脂含量低很多(0.3%), 腐敗的速度慢得多, 所以可以用抹鹽乾醃的方式保存十年或更久 87頁, Price, Bill  <<Fifty Food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改變歷史的 50 種食物>>臺北積木文化,  2016

在十二世紀, 限制鹽漬鯡魚產量的因素不是在漁獲量上, 而是鹽的供應. 波羅的海城市呂貝克 Lubeck 商人南下 80 公里, 來到德國北部內陸呂納堡 Luneburg 的鹽田 (註一), 將鹽運出來滿足北歐漁民的需要 87 頁 . 這條道路在 1398 年被運河取代, 成為歐洲最早以人力開闢的水道, 讓鹽得以大量運輸至北方港口 90 頁. 中世紀歐洲其他鹽港還有: 葡萄牙的阿威罗 Aveiro, 法國的不列塔尼 Bretagne, 波蘭, 奧地利, 紐芬蘭, 海地龜島 Tortuga. 俄國, 匈牙利均依賴鹽的進口.

在十五世紀時, 法國北部城鎮阿哈 Arras  每人每年平均要吃超過兩百尾鯡魚.  在歐洲與不列顛群島間, 許多城市因鯡魚貿易而贏得巨大財富 86 頁, 在北海與北大西洋海岸線上造就許多漁港 89 頁.  時至今日, 這些價格低廉, 過鹹的鯡魚仍有大量消費者, 主要來自社會的一般階層. 1910 年時, 鹹魚只占新英格蘭地區魚市場的 1% 而已 170 頁 Mark Kurlansky <<鱈: 一条改變世界的魚 Cod: a biography of the fish that changed the world>>臺北, 新雨 1999

在英國, 鯡魚撈捕產業一直維持到 1970 年代, 最後北海與北大西洋因過度撈捕而造成鯡魚魚群崩解.  今天歐盟使大西洋鯡魚產業成功轉型成為永續經營的模式. 即使是 Grand Bank 的漁場被加拿大關閉, 世界各地每年捕獲的鱈目魚種就超過六百萬噸,其中, 更有一半是鱈魚 60 頁

對漁民來說, 鱈目的六大經濟分類為最重要:
1. 大西洋鱈魚 Atlantic cod (近岸白肉, 富饒, 比鯡魚美味);
2. 黑線鱈  haddock (冰島人吃黑線鱈而將大西洋鱈鱼賣錢)
3. 青鱈 pollock;
4. 牙鱈 whiting;
5. 無鬚鱈 hake;
6. 太平洋鱈 Pacific cod 57頁


Source:  Wikipedia: Grand Banks of Newfoundland


Nova Scotia 住的是蘇格蘭人, Newfoundland 住的是愛爾蘭人(太貧乏無船隊), Quebec 住的是法國人, New England 以南無鱈魚

上圖的墨西哥灣流與格陵蘭外的北極洋流交滙的岸灘 Grand Banks 是鱈魚最密集的漁場, 比歐洲其他各地的鱈魚漁場更多, 而這個地方便是巴斯克人成功的秘密 62 頁.  上千艘巴斯克人的漁船在這裡打漁時, 其他歐洲人還蒙在鼓裡哩.

John Cabot 1497 年發現美洲之前, 國是拿農產品交換冰島人的鱈魚乾,  67 頁 随着紐芬蘭漁場的開發, 英國和歐洲西部開始發展成主要的漁港.



註一: 博主解釋: 書本翻譯錯了, 根據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üneburg_Saltworks 的解釋, 應該翻譯成鹽厰才對.  以木柴, 煤熬鹽水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