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摩洛哥菜與中菜之分別(盬少難適應?)


消息來源香港電臺大城小事 譚惠清 10/11/2017 

http://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City_Snapshot/


摩洛哥食材豐富(無猪肉供應), 海產新鮮, 西方旅客有專門慕名而來品嘗和學做的  tajine 菜, couscous, 鹹檸檬, 甜品等等. 不少國際菜式如法國, 義大利, 西班牙都有專門餐館供應.  本地飲品和小食以加糖為主, 茶和多款甜品都是甜的. 在中國標準來看, 非常難適應的便是多放香料 (紅椒粉, 茴香粉(孜然), 黑椒, 黄薑粉, 中國薑粉) 少放鹽. 不同份量的香料經烹煮後融和交滙, 十分美味. 相同食材 (如橄欖雞和檸檬雞), 但香料不同, 菜式便具有不同魅力, 這些都是需要跨文化學習和適應的,  適應期的長短則視乎個人而定.

鹽放少了可以即時加添, 但人家民族是不吃大米的, 華人只能跟着吃麵飽.  雖然每一兩條街便有麵飽鋪子, 全日供應烘得香噴噴的新鮮出爐麵飽, 它們其實很好吃. 但當地若干小餐館客人流通量少, 麵飽冷了硬了一樣照供應, 華人旅客餐餐吃不下乾冷麵飽便很難適應了.  通心意粉, 意大利麵條, 各式薯菜都是付諸闕如. 嬌生慣養的小朋友初來首個星期竟多餐吃不下了.

中國旅客一般都會攜帶老乾媽辣醬, 食醋, 火鍋湯料等應急.  市面上華人餐館亦漸漸流行, 只需上網尋找便可.

--------------------------------
譚惠清

https://www.facebook.com/tamwaichiing                    


---------------------------------------------------------------

博主補充:

除了港式需加砂糖外, 中國茶是不糖的. 甜品對 70 萬糖尿患者 (1/10 香港人口, 中國近億糖尿患者都是須要戒口的. 只要一個家人患上糖尿, 整個家庭的餐飲便會配合少糖.

加拿大烹調電視節目 Uprooted Episode 2 女主持人 Sarah Sharratt  嫁入法國小鎮古堡作主人, 她也是投訴鎮上的麵包店 (流通量每天 1,000 根棒麵飽) 老是將放凉了的棒麵飽賣她, 其後設法改善交情才能買到新鮮出爐的.

工業國食品工業經常被批評為放鹽太多對健康有壞影響. 用香料代替放鹽變成先進可取的做法, 非常值得效仿與推廣, 以促進健康. 西元一世紀, 普里尼 (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A Selection. Trans. John F. Healy.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1) 估計羅馬人平均每天僅消耗 25 克的鹽  65 頁. 16 世紀每人每天大約攝取 40 克的鹽, 到了 18 世紀, 則增加為 70 克 123,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openlibrary.org 免費閱讀   

二十世紀的歐洲人, 用鹽量平均是十九世紀歐洲人的一半 376頁.  1860 年, 美國已成為龐大的鹽消費者.  每位美國人使用的鹽量遠超過歐洲人.  整體上來說, 美國仍仰賴外國鹽 246頁 

根據香港一所大學進行的研究,估計本港成年人口每日的鹽攝取量約為十克 (現代美國人每天消耗 135 克 的鹽, 65 頁 原文 The modern American consumes closer to 135 grams a day 93頁 註一 因此,香港衛生部門希望在二零二五年,人口平均鹽攝取量降至七克,而長遠來說則希望達至五克或更少的目標. 衛生部門建議大家可用天然材料例如蒜, 薑, 檸檬, 青檸汁, 芫茜等替代高鹽分的調味料及醬汁例如蝦醬, 豆豉,雞粉, 蚝油等. 此舉可讓味蕾適應少鹽的食物.

http://www.cfs.gov.hk/english/multimedia/multimedia_pub/files/HKA_Reduction_Leaflet_e.pdf

註一: 此書其後 Penguin 2003 版本更改為:  The modern American consumes even less (than 25 gram) if the salt content of packaged food is not included.
------------------------------------------
Richard Henry Dane 1917  對亞洲各國的觀察:


宮崎正勝指日本每年人均鹽的攝入量為 5 至 7 公斤, 他的解釋是糧食中的鈣會將體內的鈉排走, 所以吃糧食多的人要補充食鹽 . 在漁獵社會裡, 以食紅肉和內臟為主, 鹽的攝入量會相對較少.  27頁, <<餐桌上的日本史>> 宮崎正勝著 ; 陳心慧譯, 新北市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十八世紀航海建立在掠奪, 打劫及船難上

十八世紀時, 百慕達總督抱怨" 科斯 Caicos (今天仍是英國殖民地的食鹽生產和貿易並無助於化解人們的兇性, 因為它主要的賺錢機會建立在掠奪, 打劫及船難上. " 他也擔心派奴隸去劫掠難, 讓自由的水手採鹽.  總督寫道: "黑奴學會了下與公然做賊." 203,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openlibrary.org 免費閱讀

然而, 百慕達的氣候不夠晴朗, 不夠温暖, 無法成功產鹽 202頁荷蘭人可以在委內瑞拉的 Araya 偷偷上岸, 偷走西班牙鹽. 英國人也由西班牙擁有的委內瑞拉 Tortuga 小島偷鹽 200頁

船員被留在小島上辛苦地採鹽達數個月, 甚至長達一年. 船長則帶着三, 四名奴隸出航, 捕捉海龜, 劫掠船難的貨物, 或是在島嶼間和海盜交易. 有時他們會躲在險惡的岩石後面的小灣裡, 或航海圖上沒有標示的淺灘, 等待不知情的船隻擱淺  - 甚至引誘船隻撞上岩石, 而後劫掠財物 203

在加勒比海, 被載運到北美的首要貨物是鹽.  在噸位上, 它遠勝過糖, 糖蜜或甜酒.  由北美運回加勒比海的首要貨物則是鹽醃鱈魚, 作為蔗糖農場上奴隸的食物 202頁 
------------------------------------------------------------------
原文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中世紀歐洲漁民成為武裝海軍

在十五世紀, 漢撒同盟的權力到達最高峰時, 人們相信這他們旗下擁有四萬艘船艦和三十萬人.  有一段時間, 漢撒同盟被認為是可敬的商人, 他們會確保品質, 杜絕不實的買賣.  但同時, 他們也被視為是想要獨占所有經濟活動的殘酷侵略者,  商人階級起身反抗他們, 因為控制了鯡魚和鹽, 也等於控制了北方的經濟, 但是他們和凱爾特所屬國家之間的戰爭卻不曾停歇.  1406 年, 漢撒同盟在挪威的卑爾根 Bergen 抓到九十六個英國漁夫, 進而將他們的手腳綑綁, 丟進海裡 136,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openlibrary.org 免費閱讀

就像威尼斯載運鹽的船隊一樣, 荷蘭的鯡魚船隊也被訓練成武裝海軍, 在歐洲加勒比無數的戰爭中, 成為對抗英國的專業海軍艦隊.  1652 年, 英國的海軍摧毁了荷蘭的鯡魚船隊, 於是, 荷蘭便和英國訂下和平條約, 英國進而取得荷蘭的王位.  但是法國這個產鹽大國試圖取得食鹽的控制權, 成為世界的強權國家 137頁








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1563年英格蘭爭論星期三應否齋戒以支持漁業

事實證明, 鹹魚市場比起創造這個市的宗教信仰更持久.  使在 1533 年, 當亨利八世和羅馬教廷絕裂之後, 在齋戒日吃肉的人依然要接受一串的處罰, 包括坐牢三個月及在大庭廣衆下受到羞辱.  在這個時期, 這麽做的動機主要是經濟因素而非宗教因素 - 政府想支持漁業.  1563 年, 在一項爭論中, 有人建議將齋戒日增加為 二次.  除了星期五, 再加上星期三.  支持者認為這會使漁業船隊更強大.  這項爭論長達十二年之久: 但是, 增加第二個齋戒日的想法最後在 1585 年廢棄.  英國人漸漸疲於這種齋戒的律條, 而教會也做了修改.  賣出在齋戒日可以吃紅肉的許可令, 成了教會一項可增加收入的來源 175,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openlibrary.org 免費閱讀

餵養人類和家畜的穀物, 只能供應到十一月.  接着居民就會宰殺牲畜並鹽漬, 直到春天牧草又長出, 能夠供應新的一群家畜.  居民在十一月十日 Saint Day of Martin 時宰殺牲畜, 這是紀念一位來自高盧道德嚴謹的羅馬士兵, 他之後改信基督教, 從一位酗酒者轉變為守護聖徒.  基督教之前的宗教也將十一月十日訂為牲畜屠宰日, 並將牲畜鹽漬父過冬, 接下來就會為牲畜舉辦一個慶典, 如果牠們悔改的話, 那麽聖馬丁便會寬恕牠們 177頁


英國的食物特別的鹹.  所以鹹肉 (培根 bacon) 在使用前必須先浸泡一下 178頁

教會不允許人們在齋戒日食用奶油, 因為它來自乳牛. 但是教會可以販賣特別的配給量, 給那些無法在長達四十天齋戒日不吃奶油的有錢人, 這樣便能賺取優渥的利潤.  除了齋戒日之外, 奶油是便宜貨, 而且在窮人中比在有錢人中更受歡迎.  奶油因為已充份地鹽漬過, 所以整年都可以食用.  在十六世紀初, 它甚至是皇家海軍的配給之一.  冰箱最初的實驗品, 不是魚也不是肉, 而是每個人最喜愛的奢侈品 - 奶油 180頁 原文 251 - 2


-------------------------------------------------------------------------------
原文: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折叠行李車壓跨了怎辦?




圖片取自互聯網: https://www.findprice.com.tw/datalist.aspx?q=折疊+行李車

右圖車輪旁有二條鐵條斜向上若受力太重會彎曲.  此文建議在二條鐵條中央镶嵌上一塊小木板阻止變彎, 方法是在木板一端橫向鑽洞並套入輪軸. 木板的另一端, 剛巧镶在車尾二條橫行粗鐵管中間, 有長六角螺絲從木板向下伸出並用大鐵介子 washer 鎖定下行粗鐵管, 阻止上述二條斜向上鐵條彎曲變形.

可折叠行李車壓跨了, 從前是以直角 L 90 度方式運作的, 在運送超重物品後, 發覺直角被拉歪了, 變成 120, 130 度, 能否小修之?

直角位置有兩輪, 輪的直軸有兩根張開撑住 L 車尾端的 H 狀鐵枝 (或只有二枝平行鐵條, 作 II 狀分佈, 似上右圖, 但 H 狀是這裡討論的以求全面覆蓋). 壓跨的, 正是這些作支撑的 H, II, 狀鐵條.  它們在重壓之下, 已經扭曲變成 < > 狀分佈了.  初步先用手出力撥正, 矯正這些鐵條.

以下只需 30 分鐘小修便可.

檢查一下 H 狀鐵枝 (或只有二枝平行鐵條, 作 II 狀分佈):  嘗試在輪軸上移動其中一枝鐵枝, 若二條之中只有左邊的能稍作移動, 則拆除左輪, 右邊的鐵枝能在輪軸上移動則拆除右輪, 但只要求拆一輪.

拆輪後將附近能移動的 H 狀鐵枝一根(不是兩根)一併拆除, 二者偕拆離車軸. 若是二枝平行鐵條, 作 II 狀分佈, 也是拆除一根鐵條.

找一塊小木板, 約兩手掌長, 一手掌寬, 手掌般厚, 依照車軸粗幼在板的一側 (距離板的盡頭約半節手指) 橫着鑽洞, 直至貫穿全板. 將小木板一端平放在車尾橫放着的二枝粗鐵管中間, 然後將另一端插入車軸, 跟着依次套入 H 狀鐵枝的其一 (或二枝平行鐵條, 作 II 狀分佈的其一) 和車輪.  至此全車還原並恢复狀態.

將車折叠後覆轉,  H 狀 (和 II 狀) 鐵條的車尾盡頭處, 用筆在木板上橫向劃位, 確定折叠動作在不同階段運行時在木板位置基本不變. 在 H 狀 (和 II 狀) 鐵條的盡頭處中央位置垂直鑽穿木板, 以粗長六角螺絲收緊阻止 H 形 (和 II 形) 向下滑動, 變畸至 < > 狀. 用大鐵子鎖定螺絲與鐵條, 然而這樣做並不會影響小車折叠動作.

以下只適用於  H 狀鐵條:

將小木板固定在 H 狀鐵枝中間, 是需要將 H 中間橫着的一枝鐵條用剪鉗剪斷左邊或右邊, 目的是要三者並排, 然後用這截被剪的幼鐵條隔着木板纏着 的另一端 (拉近了 H ニ邊的距離).  最後用粗鐵線一頭一尾將 H 鐵枝和中間木板全部紮實. 
  
以下只適用於  II  狀鐵條: 

將小木板固定在 II 狀鐵枝中間, 用粗鐵線將二鐵枝和木板上下紮實. 

完工.

(拆除車輪首先要抽出阻止車輪滑出的一條貫穿車軸的鎖匙 key, 它可以自製: 用小鐵釘, 粗鐵線, 鉚釘柄,  將鎖匙一頭一尾扭圓即可阻止車輪滑出, 注意不要使其凸出, 因會擦傷別人的腳)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法式醃酸菜是中國發明的?

                               
Sarah Bernhardt; 1880年 Source: Wikipedia/Sarah_Bernhardt

在法國流行一個傳說, 超級巨星莎拉.伯恩哈特 Sarah Bernhardt 1844 - 1923跑到巴黎一家中國餐館, 點了一道法式醃酸菜, 侍者請領班出來給了些建議, 這名領班帶著一憤怒地告訴這位女演員說: 這是一中國餐館, 女士.
這個當然! 閣下. 這個女歌手又再回答: 但法式醃酸菜是中國發明的 142頁,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openlibrary.org 免費閱讀

典型法國人喜愛的鹽漬食物便是亞爾薩斯 Alsace 和洛林 Lorraine 的法式醃酸菜 choucroute. 德國人稱亞爾薩斯為 Elsass, 它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份, 直到 1697 年, 法國都沒有將它納入國土.  亞爾薩斯的語言是一種德國的方言, 法式醃酸菜看起來像是出自於德國泡菜 sauerkraut (譯註: 將切絲的甘藍菜, 以鹽水醃漬, 使其發酵後帶有酸味的一種德國泡菜). 但是法國人却拒絕承認其文化是起源於德國的說法, 辯稱這是中國式的甘藍菜, 是韃靼人做成的, 而且由 Catherine de Medicis 所引進.  這位女士生前將許多國外食物引進法國, 她確實有可能引進這項食物.  她是十六世紀佛羅倫斯人, 後來嫁給了法王亨利二世, 並將許多義大利食物的點子引進法國 141 頁.  迄今, 巴黎附近餐廳依舊保留供應醃酸菜作為午後副食的傳統 224頁


Catherine de Médicis卡特琳·德·麥地奇 1519 - 1589
Sourc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凯瑟琳·德·美第奇


全球首個浮於海上風力發電站








轉載自: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e/program/122497185/新聞通識/全球首個浮於海上風力發電站運作
2017/10/20   

全球首個浮於海上風力發電站運作
 

在蘇格蘭東北方的海面一個新的風力發電站,近日開始運作,和其他海上風車不同的是,它不是固定在海床,而是全球第一個浮在海上的風力發電站。

在海上建立風力發電站,好處是可以借助離岸風,產生更多電力。而離岸風的特性是愈遠離海岸,風力愈大,所以海上發電站的位置其實是愈出遠洋愈好。

問題是一般海上風力發電機,都要將支柱固定在海床,當海水深度增加,工程的成本與難度都會上升。但如果支柱不需要固定在海床,而是浮於海上呢?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以蘇格蘭作為試點,興建了全球第一個「浮動式」的海上風力發電站,風車的支柱只是浮在海面,但以三條纜索連結到海床上三個固定錨。

用這個方法鎖定位置,風車想放在更深的海域,只要加長纜索就成,不需要無止境加長支柱,成本及難度都低好多。

在蘇格蘭的首個試點,近日已經投入運作,發電站位於離岸二十五公里的海面,有五台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力經海底電纜傳上岸,足以應付二萬戶的電力需要。

發電站位處的水深約一百米,傳統上難以將支柱固定在海床,但現在用「浮動式」,原則上即使水深到八百米亦沒問題。將風力發電站設在偏遠海域,除了獲取更大風力,亦可以減低對漁業和航運的影響,進一步釋放全球風力發電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