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歷史上咖啡栽培與荷蘭之温室農業 (2016-01-02 12:13:29)

荷蘭在緯度五十多度(英國也是),相當予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寒冷兼日照不足,人口只有1680萬,但荷蘭憑藉100平方公里之農業温室(天然氣加温), 農產品進出口总值是世界第二位,价值約五百五十亿美元,僅次於美國,農業生產只占全国勞动力的4% (註一,143頁) 

荷蘭早期農業温室(燒煤)發展的一些經歷(文章出處見註二): 

荷蘭航海商人在1658年在錫蘭島,1696年在爪哇島開始栽種偷偷從阿拉伯摩卡Mocha帶出的咖啡種子,然而因洪水與地震的天災,不得不宣告失敗.西元十九世紀後期,鏽菌的發生又造成斯里蘭卡,爪哇的咖啡全軍覆滅. 1706年,100株摩卡咖啡樹苗從爪哇島移植到阿姆斯特丹的温室植物園.1714年阿姆斯特丹市長將部分樹苗贈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法國人又將其中的一株樹苗移植到加勒比海的馬提尼克島,沒想到僅一株卻蔓延生長開來. 1728年,馬提尼克島的樹苗又移植到了牙買加,成為藍山咖啡的來源. 1718年阿姆斯特丹温室植物園的咖啡樹苗又移植到南美的法國屬地圭亞那, 1727年再移植到巴西的巴拉,種植圈一直擴大至南部里約附近. 1808年以後巴西便成為世界最大的咖啡產地.出產現在世界咖啡总產量的1/3至1/4. 1949年12月荷蘭承認印度尼西亞獨立,此后更加着意將温室做大做強,取得農產品進出口总值是世界第二位的佳績. 非常值得借鏡和學習. 

以上資料摘自:

註一: 謝中立,章文揚 <<蜀道上青天,一条解决中國能源與環保問題的途徑>>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4

註二: 宮崎正勝 <<食の世界史>> 臺北,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