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陳立基見證港人對捐贈遺體的態度逐漸開放,他回憶道,港大40多年前接收第一具遺體作為醫科生的「大體老師」,助其學習解剖知識,惟捐贈數目一直寥寥無幾,時至10年前推出遺體捐贈計劃,情況漸改善,由初時每年3至4宗,增加至近年每年數十至近100宗捐贈,登記捐贈人數更達2000至3000人。身為醫科生老師,陳立基毫不猶豫地「身教」,決定日後離世後捐出遺體當「大體老師」: 「棟喺度教佢哋,瞓喺度(過世)教多佢哋一次。」.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器官及遺體捐贈也是發揮大愛精神,而本港每年有2000多人等候器官捐贈,但成功移植器官者僅100人左右,呼籲市民支持器官捐贈。她又指,不時收到熱心人士查詢,擔心捐器官及捐遺體只可二揀一,她強調兩者無砥觸,可以把適合器官捐予有需要病人,再當上「大體老師」作醫學教育,而她透露日後一旦離世也會選擇這樣做。Source:
左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 右為港大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陳立基(張美蘭攝)Source:
下圖為香港大學遺體捐贈表格之部份規章:
Source: https://www.med.hku.hk/bdp/chineseform.pdf
收拾遺體因而是教學科研的一個組成部份, 不存在"教授執垃圾影響校譽"問題. 大學醫學院以外, 其他院糸有沒有類似的回收研究活動? 答案是全部都有. 問題的癥結是為什麼會產生這一類問題? 它的社會背景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