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迪特福特人怎么就成了"中国人"?(轉載)

轉載自:
http://www.dw.com/zh/迪特福特人怎么就成了中国人/a-42664986?&zhongwen=simp


德国南部一个六千来人的小城,每年都会有一天变成"中国"。当地人认可"中国人"的身份,也为之而骄傲。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上巴伐利亚小城迪特福特(Dietfurt)这几天在中国火了起来,这个人口只有6100居民的地方每年都庆祝一次"中国狂欢节"(Chinesenfasching),为时一天。每到这时,放鞭炮、跳龙舞、穿唐装,狂欢节变成了浓浓的中国节日。同一般西方城市的唐人街庆祝中国节日不同,迪特福特的中国狂欢节基本没有华人参加,都是由清一色的、不会说汉语的当地人自己组织的。今年,这个节日恰恰是大年三十,同中国的春节碰到一起。


不会中文的“中国人”
该市的"官方语言仍是德语而不是中文",该市市长布劳恩(Carolin Braun)笑说,"不是不愿,而是不能。我们的中文太差了。"即便仅仅在狂欢节这一天也不行吗?"还是做不到。"


中国人”死守城门,不让税官入城

说"中国狂欢节"的节日地位,超过了西方欧美传统文化里的圣诞节,也许并不过分。圣诞节不在街上庆祝,不搞声势浩大的公开活动,而是在家里同亲朋好友度过,更具私人性、家庭性,狂欢节则是把表达的场地搬到了公开场所,手段也是极具夸张,还给素不相识的人提供交往的机会,总之是一场社会活动。迪特福特人正是把这场社会活动搞得绚烂多姿,生动有趣。

六千多人中只有一位华裔
如果平时来到迪特福特这个小城,也许感觉不到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居民同德国其他地方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吃饭还是使用刀叉而不用筷子,但细心的观察者会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喷水池。布劳恩市长对德国之声解释,全市共有7个喷水池,其中有3个被称为"中国喷水池",其中一个就建在市政大楼前。迪特福特城市官方网页写道,这说明,迪特福特人不仅认可了"中国人"这一头衔,他们还为此骄傲。

布劳恩市长说,全市6千多居民中只有一位华裔,但该市除中国人狂欢节外,同中国的联系相当频繁,每年夏天,这里都举行一个"中国周末",姊妹城市南京会派来艺术家给当地人献艺。迪特福特市还有两家企业分别在南京和成都开有分公司。

全民皆“中国人”


然而,迪特福特人怎么就成了"中国人"呢?城市官方网页上可以读到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该领地的主教觉得迪特福特人纳税过少,便把财政长官派到当地了解情况并顺便征收税钱。迪特福特人听说后关上城门不让这名收税官进城。后者愤愤地向主教大人告状,称迪特福特人像"中国人"一样躲在城墙后,完全不理睬主教派来的税官。当然这是传说,不是历史考证。

从1928年起狂欢节就有了中国元素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解释,从什么时候开始,迪特福特人有了"中国人"这一外号。该市的市志里从未有过这个提法。但零散的日历以及一些文献中,比如1869年的神父杂志里提到过迪特福特地区是"中国人区",类似唐人街的说法。这说明,迪特福特的中国人外号当时就已广为人知。

1928年,迪特福特人的狂欢节里第一次有了中国元素。吹奏班的乐手们首次穿着唐装公开演奏。纳粹德国期间,尤其是最后数年历经战乱,小城失去了狂欢的劲头,直到五十年代,人们才又恢复了庆祝狂欢节的传统,而每次,都有"中国人方阵"参加。1954年的狂欢节应该载入史册:人们在这一年狂欢节的"胡闹星期四"第一次选举了一名中国皇帝。此后,迪特福特的狂欢节"胡闹星期四"就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狂欢节"。
----------------------------------------------------------------------------------------------------

轉載自: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220/1301137

明明是日耳曼民族的後裔,竟然自稱是中國人!?德國巴伐利亞(Bavaria)一個叫迪特福特(Dietfurt)的小鎮,每年2月都會舉行中國狂歡節,鎮上大部份居民都會穿上唐裝,舞龍舞獅大鑼大鼓,歡慶氣氛有與中國農曆新年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全部都是德國人臉孔,當地小孩還在凌晨跑上街高喊:「今天我們是中國人!」

迪特福特小鎮的中國狂歡節始於1928年,已持續整整90年。每年的中國狂歡節,都是從第一天凌晨2時開始,全鎮孩子會穿上唐裝,跑到大街上一陣敲鑼打鼓,把全鎮居民叫醒,高喊:「今天我們是中國人!」當天上午,全城會禁止開車。這時,小鎮居民紛紛在家穿上自己喜歡的「中國風」服裝,等待下午的大遊行。

小鎮充滿著中國的氣息,彩旗飄揚,家家戶戶的門上、窗戶上、牆壁上貼滿了「福」、「喜」字。街頭巷尾到處都是漢字的小彩旗,寫着:「嗨!華人」,「華人,你好嗎」,「祝你生活愉快!」等標語。

下午的大遊行,在一片鑼鼓聲中進行。一名穿着皇袍坐上三層高轎的德國男人,在當地民眾用蹩腳中文喊着「福高皇帝」,在一陣歡呼聲中,出現在人們面前。在街上溜完一圈,「皇帝」會在簇擁下到他的「金鑾殿」宣讀《告臣民書》,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鎮富民安。

這時候,現場還會演奏中德兩國人都聽不懂的「巴伐利亞中國國歌」,十分搞笑。至於這個「皇帝」不是世襲的,而是由民眾在狂歡節上就用砸金蛋的方式隨機選出來。這個「皇帝」在連續的5天狂歡節裡,就連當地鎮長都要被貶職為他的大官吏。

如今,在迪特福特,中國狂歡節已經成為當地人最重要的節日,甚至超越了歐美傳統的聖誕節。最有趣的是,迪特福特鎮的居民明明是純正的日耳曼人,大部分人連一句完整的中國話都不會說,只會一些簡單的中文詞。但他們還是要把中文定為他們的官方語言(歐洲唯一一個把中文當官方語言的地區),還喜歡將自己的家鄉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