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回教於西元七世紀, 在阿拉伯世界出現之後, 勢力便迅速地向西方及東方擴張, 最西邊到達了西班牙, 並統治西班牙長達八百年的時間; 至於東邊呢! 信奉回教的突厥人遇上了唐朝大軍, 展開一場"唐突之戰", 唐朝的官兵在戰場上發現, 這些在平時可以吃一大鍋飯, 食量驚人的突厥人並非泛泛之輩, 故稱此輩為"大食". 殊不知此大鍋鈑乃回教徒的傳统飲食, 在現在的新疆叫做羊肉飯, 而在遙遠的西班牙呢! 就是海鮮飯了.
回教徒將平民飲食帶進西班牙, 將稻米的栽種也引進西班牙南部的瓦倫西亞 Valencia, 由於引進的是長米品種, 因此海鮮飯的正統用米就成了瓦倫西亞長米. 加上西班牙人的節慶多, 他們又偏好在節慶中露天以大鍋烹煮海鮮飯, 所以一群人圍著直徑超過一公尺以上的大鐵鍋跳舞, 唱歌的場面, 時常出現在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的節慶中.
Paella 實際上是平底鍋的意思, 這種鍋帶雙耳, 底比較淺. 瓦倫西亞人用這種鍋燴制米飯, 加入肉類, 海鮮等食材,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的配料 - 藏紅花 112頁, 王杰 <<台南媽媽山東爸爸以及我愛的西班牙 >>漓江出版社, 2015
延伸閱讀:
-----------------------------------------------------
每年 一千二百萬英國人到了西班牙東部瓦倫西亞, 早上喝的不是咖啡, 而是油莎豆甜豆漿. 幾代英國移民長居貝尼多姆(Benidorm) (英國國債人均三萬鎊, 一家三口合九萬鎊一走了之) 有點不再適應英國了, 西班牙主要是左軚车 Left hand drive vehicle, 很夜才晚飯, 親面頰代替握手 大量資料請搜索: cultural differences spain uk
Wikipedia: In Spain, it usually refers to horchata de chufa, made from tigernuts, water, and sugar. Originally from Valencia, the idea of making horchata from yellow nutsedge (tigernuts, 生果仁庫存陰乾數月(需翻底) 磨碎後摻水, 用布袋過濾後生飲) comes from the period of Muslim presence in Valencia (from the 8th to 13th centuries)
Source: http://efvblog.com/2011/12/horchateria-chocolateria-santa-catalina-valencia.html
ABOVE: Horchata or orxata is made from chufa nuts, a.k.a. tiger nuts. You can see a container of xufa nuts (to use the Catalan spelling) on top of the pastry case.
by Durant Imboden Source: http://efvblog.com/2011/12/horchateria-chocolateria-santa-catalina-valencia.html
Horchata de chufa (in Catalan, "orxata de xufa") is Catalonia's most celebrated drink. The non-carbonated beverage is made from tiger nuts, looks like milk, has a faintly chalky sweetness, and is especially refreshing on hot days. Ignore knock-offs 冒牌货 made from rice, almonds, or other products: Instead, head for Valencia, Spain--where orxata was invented--and order a glass at the Horchateria Chocolateria Santa Catalina, which has been making its own horchata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Wikipedia: 白色海岸(Costa Blanca)是指西班牙阿利坎特省2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該名稱為英國歐洲航空公司於1957年開通倫敦-瓦倫西亞航線時使用。這裡旅遊業發達,是英國和德國遊客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它北起德尼亞(Dénia),銜接橙花海岸,南到Pilar de la Horadada,銜接溫暖海岸(Costa Cálida)。主要旅遊城鎮包括貝尼多姆(Benidorm)、阿利坎特、德尼亞(Dénia)和哈維阿(Xàbia)。
Source: https://www.yelp.com/biz_photos/santa-catalina-valencia-5?start=60
Wikipedia: 太陽海岸(Costa del Sol)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馬拉加省地中海沿岸的一個地區,介於陽光海岸(Costa de la Luz)和熱帶海岸之間。該地區在以前只是一些安靜的漁村,但在20世紀下半葉變為世界聞名的旅遊目的地。 歷史上,該區形成不少位于山上,俯瞰海洋的白色村莊。1950年代,該區被發現並開發,成為熱門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吸引人的不僅有海灘,還有當地的文化。在該區的馬貝拉(Marbella)等城鎮,使該區獲得超級富豪和名人遊樂場的聲譽。 太陽海岸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他們大多經由馬拉加機場抵達,然後前往沿著西到馬尼爾瓦(Manilva),東到內爾哈(Nerja)海岸線的許多度假勝地中的一個。
-----------------------------------------------------------------------------------------------------------------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西班牙字面意義為「白房子」.卡薩布蘭卡人口約290萬,全市擁有全國70%的現代工業,市區和郊區有1000多座工廠,是摩洛哥的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也是摩洛哥的商業金融中心地。
-------------------------------------------------------------------------------------------------------------------美味的油莎豆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Source: http://www.cas.cn/kxcb/kpwz/201010/t20101015_2988094.shtml
油莎豆是莎草科莎草属植物,也称油莎草。原产地在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如今在埃及白尼罗河流域还有广泛分布。古代,油莎豆即是一种深受欢迎的野生 食用植物,甚至在人死后还作为一种供品陪葬,表明人对油莎豆的生死不离。在两千多年前埃及十二王朝的古墓中,就有供奉用的油莎豆。
油莎豆的名字很有趣,第一个字当然表示了它富含油;第二个字是它的属性,属莎草科,是长在沙地上的草;第三个字是它的形态,它如花生豆一样,结在地 下,大小也与花生相似,实际上如马铃薯一样是地下块茎,既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作为种子进行繁殖。不过,它的外皮紧紧包裹,不像花生豆还有外壳。你要嫌麻 烦,不用去皮也可食用。 油莎豆非常好吃,其味既如花生,又似核桃,吃起来满嘴油香,但比花生多一些甜味,比核桃又多一些水分。有人将油莎豆称为“地下核桃”,又有人称它为“浓缩食品”或“天然食品加工厂”。总之,对它用尽了赞美的话。 油莎豆的确不负众望,富含脂肪、淀粉、糖分、蛋白质、纤维素、树脂等,含酶就有10种之多。而灰分只有2%,也就是说基本没有什么可浪费的。 油莎豆姓“油”,就先说油吧。油莎豆含油率最高36%,最低也有10%。我国栽培的油莎豆含油率在15~30%,综合在20~30%。我们刚引入的 油莎豆最初含油率只有12.27%,种了一年就上升到22.18%。油莎豆不仅含油多,品质也非常好,可与最好的橄榄油、杏仁油相媲美,还可供作润滑油, 与蓖麻润滑油相似。油莎豆油饱和酸20%,油酸64%,亚油酸11%,亚麻油酸2%,不饱和油酸占了绝对多数。 油莎豆淀粉含量也很高,在12~42%,一般15~30%,在吐鲁番沙漠站种植的油莎豆淀粉含量为15.06%,淀粉中直链淀粉占24.48%,支 链淀粉占66.42%。榨完油后的油莎豆饼渣每百斤可制油莎豆面粉40~50斤,发热量超过了小麦。百斤油饼还可出50~70度的白酒25斤。 榨油后的豆饼含糖9~27%,一般2~20%,每百斤油饼可制饴糖60斤。 油莎豆蛋白质含量3~10%,一般5~7%,可被胃蛋白酶消化的占70.59%,消化率很高,并含17种氨基酸,营养很丰富。 除了块茎可食外,油莎豆地上茎叶营养也很好,含粗脂肪7.6~8.9%、糖10.6%、粗蛋白9.82%、粗纤维19.3%、灰分10.89%。一 亩油莎豆在营养期可产鲜草1250~1500千克,折干草450~500千克;收获期时仍可产鲜草1000~1250千克。新疆最高每亩可产1600千克 鲜草,是优等的饲草。 我国在1960年由保加利亚引入油莎豆栽培,如今许多省区已有栽培,但面积都不大。新疆1964年引入栽培,产量在国内最高,亩产块茎多在500千 克上下。按此计算,一亩油莎豆可获油46千克、油饼约250千克,可产面粉100千克、酿酒62千克、制饴糖150千克,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油莎草
油莎草的利用史
最早種植油莎草的是古埃及人。他們在尼羅河谷種植油莎草。而隨後,油莎草這種作物被傳播到廣大的區域,只要氣候和土壤適合就可以種植。現今主要商業性種植區域是在西班牙,集中於瓦倫西亞地區。移除油莎草
當油莎草成為花園或草坪上的雜草時是極難去除的。這是因為油莎草的根系是分層的,且根與根之間彼此相連。整個根系可達50公分以上的深度。油莎草的塊莖也和整個根系以脆弱的根相連。在外力拉扯時,這些根極度容易斷裂,故相當難將植株連同整個根系及塊莖一起拔出。只要有一個塊莖留在土壤中,整個油莎草種群就會重新長出。所以,唯一能完全移除油莎草的方法就是將整片土壤挖開到至少50公分,並且篩過,確定沒有任何塊莖殘留其中。最常見的移除法是將所有挖出的土壤丟棄,再回填新的土壤。但即使使用這種極端的方法,也不能保證所有塊莖都完整的被移除。如果用力拉扯油莎草的植株會造成許多脆弱的根斷裂,這會刺激根系去產生更多塊莖,使得情況更加糟糕。因為這個原因,油莎草只能用手去除,而不能使用任何機械。油莎草對許多常見的除草劑有抵抗力,所以這些化學物質對它幾乎沒有影響。即使多次噴灑像浪達(roundup)之類的除草劑,也只能殺死7公分以下的嫩莖,並不能殺死所有根系及塊莖,故只能控制情況一下,不久後整個種群又會再長回來。但假若持續不斷的噴灑,植株將會消耗相當大的能量再生長新芽上,以致於死亡。但這種做法需要相當大的耐心,因為在植株死亡前一旦停止噴灑,植株將會很快的回復原狀。延伸閱讀: An Oxford University study has concluded that our ancient ancestors who lived in East Africa between 2.4 million and 1.4 million years ago survived mainly on a diet of tiger nuts http://www.ox.ac.uk/news/2014-01-09-ancient-human-ancestor-nutcracker-man-lived-tiger-nut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