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倫敦市內古木参天之馬克思墓園

人類歷史長河中日不没國是十九至二十世纪的現象,科學和全球財富高度集中於倫敦(英國工業革命比德法領先 100 年),  其富人的陵墓 Highgate  Cemetery 為全國宏偉華麗之冠,所種樹木亦經專人策劃。從開始便由全國知名陵墓設計師悉心為維多利亞時代留下輝煌的歷史, 屬少有的大都會富人墓園,  其石室教堂今天仍在提供服務.  七十幾項石雕建築都是名列英格蘭文化遺蹟 (English Heritage 評此墓園為ㄧ級古蹟公園) , 另外ㄧ百四十多項具特色和觀賞價值的雕刻都是市內歷史家, 設計師, 建築師不會錯過欣賞的藝術品.

1836 英國國會立法批准建立倫敦墓園公司 The London Cemetery Company,選擇在市內一個海拔 114  公尺可俯瞰整個首都的小山丘,名為 Highgate 村落的 17 英畝土地作為墓園(西翼), 其東翼1856年 (20英畝) 才投入服務。墓園入口依信仰分設教堂二間,  建築特色是採取 15 世纪都鐸王朝歌德式.  墓穴分為永久和有限年期兩種。東翼地勢較低故西翼教堂設有水力機械臂将棺木吊入隧道滑行ㄧ段距離直達東翼.


各墓地設計由精緻大理石室至ㄧ般墓碑装飾大都具備維多利亞時代 (1837–1901) 雕刻風格,墓園中心位置是埃及長廊 Egyptian Avenue, 廊的兩面各有十六間地下墓室 (短片vimeo.com/65673927), 埃及長廊走完便進入ㄧ棵大雪松影子下的黎巴嫩圈子 Circle of Lebanon 共三十六間地下墓室 (短片youtube.com/watch?v=3je1ks3YULE). 墓園雖然完成於大英帝國鼎盛時期,但中東及阿拉伯之風格和特色仍是居中心顯著位置 ,以表示世界工廠對古老東方宗教和文化推崇備至. 180年以來,樹木不論任何品種已是長得十分高大,氣勢直迫熱帶雨林,老樹盤根除供藝術系師生寫生攝影外,還可視作大都會動植物學家的基因庫。


除馬克思外,同ㄧ墓園還可發現狄更斯夫人(Catherine Dickens)、艾略特 (George Eliot),法拉第(M. Faraday) ,斯賓塞 (Herbert Spencer)等名人的墓. 

馬克思墓地 1883 在墓園東翼,每年都有數千人付四鎊入場費前往拜祭, 是墓園的主要收入。地處市内 * 交通便利, 幾公里外便是馬克斯紀念圖書館,入场费 5镑 並提供導賞服務。

* 乘地鐵至 Archway Station 出站向東,循路牌向 Waterlow Park 方向步行ㄧ會便可到達墓園所在的小山丘。

http://highgatecemetery.org/visit/cemetery/east
http://marx-memorial-library.org/
https://historicengland.org.uk/listing/the-list/list-entry/1000810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1/10/FB1211100001.htm    

--------------------------------------------------------------------------------------------------------------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行政系副教授周保松1996留學英國約克郡南下倫敦順路参觀馬克斯墓  (以下轉載自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3527 )


1996年完成論文後,已是初秋,我抱著忐忑的心情,從約克南下,去倫敦政經學院找我後來的老師碩維(John Charvet)教授。英國的博士制度,仍然是師徒制,一開始便要選定指導老師,並由老師帶著做研究 所以,在正式申請學校前,最好和老師見見面,討論一下研究計劃,並看看雙方意願。約克大學的老師說,碩維在政經學院的名氣不是最大,卻是最好的師傅,推薦我去跟他。 政治系在King’s Chamber,一幢古老的三層紅磚建築,樓梯窄得只夠一個人走。我爬上三樓,初會我的老師
那天下午,我們談得很愉快。臨走,碩維說,他樂意指導我。退出老師的辦公室,我鬆了口氣,終於有心情在校園逛逛。我先去哲學系參觀,見到波柏的銅像 放在走廊一角,一臉肅穆。然後去了經濟系,卻找不到哈耶克的影子。我見天色尚早,突然有去探訪馬克思的念頭。馬克思葬在倫敦北部的高門墓地,離市中心不太 遠,但我卻坐錯了車,待去到墓園,已是黃昏,四周靜寂,只見形態各異的墓碑,在柔弱晚照中默然而立。馬克思在墓園深處,墓碑上立著他的頭像,樣子威嚴,眼 神深邃。墓身上方寫著「全世界工人團結起來」,下方寫著「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是《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最後 一條,寫於1845年。
馬克思的斜對面,低調地躺著另一位曾經叱吒一時的哲學家史賓塞(1820-1903)。史賓塞的墓很小,如果不留心,很難發現。史賓塞是社會進化論 者,當年讀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後,第一個提出「適者生存」的概念,對留學英國的嚴復影響甚深。 嚴復後來將赫胥黎的《天演論》和史賓塞的《群學肄言》譯成中文,並主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影響無數中國知識分子。 百年後,浪花淘盡英雄,我這樣一個中國青年,孑然一身立於兩位哲人中間,回首來時那條叢林掩影的曲徑,真有「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之嘆。
------------------------------------------------------------- 

以下轉載自:  《環球時報》 (2006-04-24 第09版)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40479/40481/4330352.html

在馬克思墓的附近還有幾個相當古老的大墳墓,在這些墓地與馬克 思墓之間的狹小空地上,可以看到幾個很小的嵌在地面上的墓碑,這些墓碑平鋪在地面上,不注意的話幾乎看不到,墓碑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不過,有記載說,這其 中的確有一些人生前表示過自己是忠實的馬克思主義者,願意死后永遠陪伴著馬克思,所以不遠萬裡安葬於此。

  這些人中不少人的名字對於普通人來講已經無法考証,可以辨認出的是:南非共產黨前主席優素福·穆罕默德·達度(音譯)的墓地,還有塞羅·莫埃提(麥克爾·勒貝瑟)(1953─1988),他的碑文是:非洲的兒子,永遠懷念的同志。

  馬克思墓的右手是克勞迪婭·維拉·瓊斯,生於特力尼達島,墓碑上寫著:反抗種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勇敢斗士,將一生獻給了黑人自由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

   在馬克思墓地的一側是很多伊拉克人的墓葬,包括伊拉克共產黨前總書記薩阿德·薩阿迪·阿裡(1945─1987),伊拉克女權運動和社會正義運動的領袖 薩比哈·梅赫迪·阿爾─卡哈爾,還有賈米爾·穆尼爾·阿布杜─哈密德,他的碑文上寫著:伊拉克共產主義者,為伊拉克的民主與人權而斗爭。

  與馬克思墓對面相距不足3米遠的地方,是另一位偉人──英國19世紀哲學家、著名的進化論者赫伯特·斯賓塞(1820─1903 Herbert Spencer)的墓地。 20世紀初,斯賓塞的社會進化理論被嚴復等人引進到中國時,其聲名的傳播比馬克思還要更早一些。真沒想到,這兩位同樣影響過中國的思想家在逝世后也安葬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