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天堂椒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為之著迷的辣椒 48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openlibrary.org 免費閱讀.

非洲豆蔻,又稱椒蔻畿內亞胡椒天堂椒樂園籽梅萊蓋塔胡椒,是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非洲西部沿海沼澤。開紫色、喇叭狀花,結5~7公分長豆莢,內藏紅棕色種子。有胡椒味,也因為成為早期胡椒的替代品。目前僅常見於非洲地區的內部消費 Sourc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天堂椒


                                                                   Source: Wikipedia

Wikipedia: Aframomum melegueta is a species in the ginger family, Zingiberaceae. This spice, commonly known as ossame, grains of paradise, Melegueta pepper, alligator pepper, Guinea grains, fom wisa, or Guinea pepper, is obtained from the ground seeds; it imparts a pungent, peppery flavour with hints of citrus. Although it is native to West Africa,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ash crop in the Basketo district (Basketo special woreda) of southern Ethiopia.[1] The Pepper Coast (or Grain Coast) where currently exists the Republic of Liberia, is a historical coastal region named after this commodity.


延伸閱讀:  http://gernot-katzers-spice-pages.com/engl/Afra_mel.html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誠徵神山聖水(瓶裝)


CCTV4《走遍中国》欄目12月25日—12月29日  http://tv.cctv.com/2017/12/21/ARTI3smrBu6OTzjNYnNZEqTf171221_4.shtml   一連多天描述陕西援藏幹部在昆莎, 普蘭等地成功開發圈養奶牛, 紫花苜蓿(lucerne地膜),  蔬菜大棚, 果樹栽種, 投資巨大, 豐富了朝聖者和當地人的菜籃子. 下一步會不會將玛旁雍错(412平方公里,淡水湖)發展瓶裝水供應需求? 


以下資料取自:  https://baike.baidu.com/item/冈仁波齐峰/2562578


作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峰,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书》、《冈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从这些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峰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冈仁波齐峰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西藏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每年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们,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不断得以体现并加深。


         圖片取自: http://tv.cctv.com/2017/12/21/ARTI3smrBu6OTzjNYnNZEqTf171221_5.shtml


当地农牧民养一只羊需要84亩天然草场的饲草。“现在一亩紫花苜蓿足够一只羊一年的饲草。”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5-07/26/content_12960860.htm

沙漠太陽能蒸餾器




以下資料取自:  http://www.suns-river.com







参考: 加州結束六年大旱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11–17_California_drought

----------------------------------------------------------------------------------------------------------------------------------------



以下資料取自:  http://www.gabrielediamanti.com/projects/eliodomestico---how-does-it-work/

Eliodomestico is a solar household still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prototype financed by Fondation d'entreprise Hermès
design: Gabriele Diamanti
years of development: 2005 --> 2012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C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2.0 Generic License

Eliodomestico is an open project, free to the people who need it.
I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if you would like to help 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ject!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阿姆斯特丹是建立在鯡魚骨頭上的城市

資料來源: 



2017年12月15日 CCTV4 《远方的家》《一带一路》摄制组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行程。




中世紀以來, 每年的大西洋與北海鯡魚 herring 便會以一千萬條的群體游經英國, 幾個月後便到達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時的漁村。當時便有 20 萬人作為漁民依靠打鯡魚為生, 發展出漁船, 碼頭, 鹽業, 漁業, 基本上確立了阿姆斯特丹是建立在鯡魚骨頭上的城市. 現時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是阿姆斯特丹的鯡魚節.當地的鯡魚卵很難買得到, 因為日本過新年把魚卵都買走了.  


維基百科說人們曾在附近阿姆斯特爾河上建築水壩,阿姆斯特丹就得名於此。原來的名字「Amstelredam」,意指「阿姆斯特爾水壩」。17世紀是阿姆斯特丹歷史上的「黃金時代」。阿姆斯特丹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和銀行業中心, 以海上馬車夫 sea coachman著名.

與北歐(包括丹麥)等地一樣, 那手掌大小的鯡魚是生食的.  市場上的魚販只消把頭, 鱗, 皮, 腸, 骨等迅速割走便供應顧客.  顧客把已開邊的整魚從尾巴倒提起, 和着小洋葱粒, 仰着頭向天張開大嘴把魚一口吞吃, 並以此國粹引以為榮.  小姐們可要求漁販把魚切小件並用牙簽逐一吞食.  搜索 Dutch herring 便有大量影片供應.

隨着季節來到的鯡魚群成為英國和荷蘭經濟上不可缺的物資.  在中世紀的英國, 每年春天, 看守海域的人會站在英國東部重要的海防點, 偵察鯡魚群的到來. 看守的人會用棍子指示魚群的方向.  在六月初, 魚群游經的第一站是 Shetlands 島的 Crane Head, 直到九月時, 抵達 Yarmouth.  早在十四世紀起, Yarmouth 每年從九月二十九日到十一月十日都會舉行慶典, 為鯡魚季節劃下句點, 而這個活動也吸引了歐洲各地的鯡魚商人前來共襄盛舉 136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openlibrary.org 免費閱讀.

就像威尼斯載運鹽的船隊一樣, 荷蘭的鯡魚船隊也被訓練成武裝海軍, 在歐洲加勒比無數的戰爭中, 成為對抗英國的專業海軍艦隊.  1652 年, 英國的海軍摧毁了荷蘭的鯡魚船隊, 於是, 荷蘭便和英國訂下和平條約, 英國進而取得荷蘭的王位.  但是法國這個產鹽大國試圖取得食鹽的控制權, 成為世界的強權國家 137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鯡魚依舊在波羅的海和北海間, 以沒有人能預測的途徑自由來去. 挪威, 丹麥和瑞典間的海域叫 Skagerrak 海峽, Kladeshomlen 是位於海峽裡的岩石小島, 離瑞典海岸線外僅數公尺之遙.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 有六次鯡魚群經過的記錄. 第一次是在十六世紀, 而後鯡魚離開了, 直至 1780 年再度回來. 1780 到 1808 年間, Kladeshomlen 再度有鯡魚群經過. 村人在水裡煮鯡魚, 浮在處面的油脂則用來點燃巴黎和倫敦的街燈 374頁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大西洋魚較波羅的海鯡魚大,  油脂含量較多, 超過體重達一成. 當波羅的海鯡魚產和漢薩同盟 (1358 - 1750)衰退後, 英國的大西洋魚產業一到 1970 年代後才崩解 91頁, Price, Bill  <<Fifty Food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改變歷史的 50 種食物>>臺北積木文化,  2016  

波羅的海鯡魚消失了, 而北海的鯡魚卻處處可見, 這樣的發展使英國和荷蘭更為強大,  漢薩同盟卻衰敗下來 136 Mark Kurlansky <<鹽 Salt: A World History>> 臺北,  藍鯨出版社, 2002 

  Brielle Dutch 布里勒, near Rotterdam


    Brielle Dutch 布里勒, near Rotterdam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香港免費電視Pearl台的中英隔離政策(高清制式)


剛與電訊局投訴部門*反映, 從英語學習角度, 要從明珠台 Pearl 得益最大, 不是看高清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DTT) services 中文 (而不知英文內容為何), 或高清英文 (而不知文內容為何), 而是看模擬制式 analogue television 的明珠台 Pearl, 從中英文字幕加上英語發音, 翻譯技巧, "四合一" 地融匯貫通, 雖然模擬制式雪花多及雜音多, 但學習成果是顯著的, 久而久之便變成一種必需品, 但未來幾年模擬制式便會終止服務.

broadcastcomplaint@ofca.gov.hk

英語明珠 Pearl 台長久以來以外國人為服務對象(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英國公民約13,490, Wikipedia), 但龐大的學習英語華人數估計為數不低於數十萬甚至上百萬, 例如陶傑和陳婉嫻均曾留學英國.  除給外國旅客當導遊外, 一般人的英語學習途徑便是看英語電視(口語學習為主).在商言商, 英語明珠 Pearl 的收入其實是靠華語翡翠台支撑的. 

但虧本是一回事, 如何管理節目(水準有待提高)亦是至關重要,起碼要做到的是要滿足華人觀眾學習英語的"三合一"融匯貫通過程, 亟需改善目前高清制式"唔湯唔水"的中英隔離政策.


建議虧本的英語明珠 Pearl 台(高清制式)要麼不搞, 搞出來應具備滿足社會學習英語的基本條件, 這樣便可改善收視率, 觀眾亦可從中得益. 建議高清中文應與模擬制式一樣提供中,英文字幕, 英語旁述.  建議節目重温亦提供同樣服務, 現時重温只有英語旁述及中文字幕.


不少社會上位高權重人仕如陳方安生, 葉劉淑儀, 張敏儀都是英語系的畢業生. 有鑒於大學生英語水平不斷下降, 一般感到社會需提供一個廣泛的渠道改善英語水平(包括口語), 模擬制式的明珠台便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 建議被廢止後由明珠高清中文台繼續發揮效能.


隔離政策 apartheid (ə-ˈpär-ˌtāt)  發音示範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



電視學英文例子: 幾年前看中央電視四臺得知西藏昆莎紫花苜蓿成為神草, 隨即上網查得其英文為 alfalfa, 但近日看同一電視臺, 英文字幕清楚它又叫 lucerne.  

-------------------------------------------------------------------------------------

轉載自: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412/09/P201412090668.htm

終止模擬電視廣播工作目標修訂至二○二○年
  政府今日(十二月九日)公布,終止模擬電視服務(終止模擬廣播)的工作目標由二○一五年年底修訂至二○二○年年底,並計劃在二○一七至一八年度,檢討相關目標日期。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說:「經修訂的目標日期,可讓仍然收看模擬電視廣播的觀眾有更多時間轉用數碼地面電視,是一個較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此目標日期更可令政府有更多時間與內地當局就頻譜使用安排作出協調,盡量充分利用騰出的頻譜,為香港帶來最大的經濟利益。」

  數碼地面電視在二○○七年年底正式在香港推出。在用戶滲透率方面,至二○一四年九月,可接收數碼地面電視的住戶略高於百分之八十。

  發言人說:「倘於二○一五年終止模擬廣播,相當數目的模擬電視用戶(約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或約四十八萬個住戶)將不能接收數碼電視。他們必須在來年內安排購置新的數碼電視機,或安裝數碼地面電視機頂盒,才能繼續收看免費電視廣播。」

  終止模擬廣播最關鍵的裨益,是讓香港可按國際電信聯盟的提議,將470至806兆赫特高頻頻段內的部分頻譜(現時編配予電視廣播的頻段),供高增值流動電訊服務(例如流動寬頻服務)使用(一般稱為「數碼紅利」)。

  為使騰出的頻譜可用於流動電訊服務,有關頻段必須免受在同一頻段內的無線電干擾。這須與香港毗鄰的內地區域協調在470至806兆赫特高頻頻段內頻譜的使用。

  發言人表示,內地當局一直致力協助香港與內地協調頻譜的使用。內地當局曾表示,作為規劃參考之用,廣東省終止模擬廣播的時間最早為二○二○年年底。

  他說:「在此之前,在沒有技術協調的情況下,香港單方面終止模擬廣播不會為我們帶來可用的數碼紅利。」

  「在權衡輕重後,考慮到現時數碼地面電視的用戶滲透率,以及香港在變現數碼紅利方面的安排,我們應把終止模擬廣播的目標日期修訂為二○二○年年底。」

  為實現終止模擬廣播,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數碼地面電視用戶滲透率,並繼續與內地當局協調頻譜使用安排,以充分使用頻譜。




2014年12月9日(星期二)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全球首条光伏高速公路现身济南 刘汉元主席2014年即提出相关两会提案

全球首条光伏高速公路现身济南 刘汉元主席2014年即提出相关两会提案

2017-12-01 轉載自:  http://www.care-pet.com/show_37_2424.html   
更多圖片:  http://photo.cctv.com/2017/12/01/PHOAwD3KD3FWgypYyqL5WL0C171201.shtml#HxUin72453Uf171201_1
晒晒太阳就能发电,电动汽车跑在上面就能充电,下雪后还能自行融化路面积雪……光伏路面,一项交通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黑科技”来了!2017年底,济南绕城高速将成为全球首条承载光伏路面研发与铺设的高速公路。
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就提交了《关于利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提案,建议结合国内现有高速路网资源状况,参考国外已有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国内存量高速路网,将其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新型、有效载体,实现光伏发电、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安全行驶、道路养护、耕地保护六者的高效整合与最佳统一。
刘汉元主席在提案中指出,我国可充分利用高速路网建设光伏电站,这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创新缓解我国高速公路养护难题,建议出台国家专项规划并配套支持政策,并明确建设运行机制及相关各方责权利,以点带面、积极试点,探索运行新模式。


                                                     全球首条光伏公路现身我国济南


看上去像由一块块“玻璃”拼接而成,行走在上面却摩擦力十足。光伏路面上不仅能承载小型电动汽车的行驶,也能承载中型货车的行驶。车辆行驶在光伏路面上与普通沥青路面并未有明显差异。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路面已实现并网发电,也就是说,这段光伏路面发的电已与充电桩相连。
据了解,光伏路面通过将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该路面使用的技术被称为承载式光伏路面技术,是将符合车辆通行条件的光伏发电组件直接铺设在道路路面上,路面表层被称为“透明混凝土”,其技术指标和通行安全系数均超过当前普遍使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全球首条光伏公路施工现场
当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2013年,世界上首条无线充电公交车车道在韩国建成。今年5月18日美国高通公司已经实现了电动汽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条件下的无线充电。通过与电动汽车技术的衔接,光伏路面能实现车辆移动充电,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将会变成一个流动的“太阳能充电宝”。光伏智能道路还能通过路面结冰检测系统,实时感知道路结冰情况,从而自动开启电力加热系统,及时除去道路冰雪,保障出行安全。


光伏路面成为电动汽车的“流动充电宝”
从光伏公路、太阳能发电桥到太阳能飞机,光伏发电正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来源,光伏产业也正成为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近期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未来数十年太阳能将领跑全球新能源发电;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67%,成为我国新增电力的主力;近日工信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支持光伏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积极加强国际布局,再次证明了光伏产业正处于高景气周期。
经过10年不到的时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已成为全球第一,特别是光伏发电从2011年国家出台标杆上网电价以来,仅用了六年多的时间,累计装机规模就超过了100GW。而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显示,未来10年,太阳能发电成本将再降60%,由于成本大幅下降和效率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发电正处于繁荣期,而中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


关于利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议

结合国内现有高速路网资源状况,参考国外已有经验和做法,可充分利用国内存量高速路网,将其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新型、有效载体,实现光伏发电、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安全行驶、道路养护、耕地保护六者的高效整合与最佳统一。
一、利用高速路网建设光伏电站的价值和意义
1、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充分利用我国高速公路、沿线及其服务区、停车场,推动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正是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国土面积财富输出价值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创新开发和复合利用道路空间及沿线配套区域的巨量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沛的清洁电力支撑,还能实现高速公路就近充电,有效节约偏远地区高速公路拉设电网供电的投入成本,推动环保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量,还可由此带动大量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同时具有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国家战略意义。

2、有利于创新缓解我国高速公路养护难题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在促进交通物流便捷、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道路养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光伏电站的物理结构可以为高速公路遮阳挡雨,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养护成本、减少因道路性能下降导致恶性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为契机,改造现有及在建、将建高速公路的路面立体结构,将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机率,并实现发电养护两不误,还可通过卖电收入弥补养护支出、增加收入等,可谓一举多得。

二、几点建议

1、出台国家专项规划并配套支持政策
建议国家及时立项,将光伏电站建设真正纳入未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刚性任务,规划、研究并尽快出台统一的全国性支持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形成国家政策之下的部际联动,将光伏电站的建设作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标准配置和刚性要求;在道路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要把光伏电站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健全应用及管理体系,以适应和推动高速公路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发展。

2、明确建设运行机制及相关各方责权利
建议国家在已建、待建甚至未来新增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配套光伏电站建设,探索研究和形成标准技术体系和电力应用体系,并在投资主体、建设指标、激励举措、收益分享等方面形成完整机制,推动相关各方做好管理、技术、资金、应用等全环节协同,鼓励、调动和促进更多社会资金、资源参与我国高速公路光伏电站的投资、规划和建设。

3、以点带面、积极试点,探索运行新模式
建议以高速公路光伏应用的建设实验,以点带面,创新探索光伏发电更为集中、更大规模、更加立体的建设模式,循序渐进地复制推广到资源匹配、条件具备的省道、村道等更为广阔的各级路网及其配套领域。从而不断优化和升级新时期国家综合交通建设战略,推动路网上空及周边光伏发电成为未来交通能源的重要来源,甚至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供应、节能减排、国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

-------------------------------------------------------------------------------------------

利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

刘汉元委员“两会”期间以提案和大会发言形式积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刘汉元委员谈到,结合国内现有高速路网资源状况,参考国外已有经验和做法,可充分利用国内存量高速路网,将其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新型、有效载体,实现光伏发电、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安全行驶、道路养护、耕地保护六者的高效整合与最佳统一。

  为此,刘汉元委员以案例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提到,就国外来看,2011年意大利率先在西西里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全部设施以太阳能为动力的高速公路,全长30公里,安装的太阳能光伏装置百分之百满足沿线80万个设施的电力需求,包括路灯、隧道风机、路牌、紧急电话及路上所有需要靠太阳能运行的装置。路面光伏设备每年发电量约为12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31万吨石油并减少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与高速公路类似的铁路运输系统,2014年1月22日,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桥在英国伦敦揭幕投运,该桥顶部共覆盖4400个太阳能电池板,可满足该桥北岸繁忙的布莱克弗赖尔斯火车站一半的用电需求,也将减少大量碳排放。

  在国内,2011年9月,京港澳高速安阳服务区60KWp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该电站是全国首座高速公路太阳能光伏电站,每年发电量85850千瓦时,25年运行可节约标准煤780吨。2014年1月,位于“十天高速”陕西段西乡县茶条岭的高速公路110KW光伏电站项目完成接网交工验收,该项目采用用户侧并网发电模式,预计年发电量15.04万千瓦时,所发电主要用于茶条岭隧道内灯光照明、动力服务,成为隧道供电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可节省费用约15.04万元,电站运营25年可节约标准煤1466吨,二氧化碳减排3749吨,二氧化硫减排113吨。

  刘汉元委员指出,截至201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9.62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6.80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达42.46万公里。按照每条车道3.5米估算,单车道每公里空间面积约为3500m2,实际装机容量按照15m2/KWp计算,每公里光伏装机容量约为230KWp。而全国高速公路仅车道空间总面积就达14.86亿m2,如利用全国高速公路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近100GW;即便高速公路只有50%具备安装条件(扣除隧道、资源较差等不具备安装条件的面积),装机容量也可达50GW,远远超过全国现有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可达490亿度,约占全国全年消耗量的9%,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953万吨,CO2减排5200万吨,按照现有补贴及脱硫电价计算,每年直接产生近450亿元经济效益。对比单位国土面积的财富价值输出,高速公路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单车道每公里每年发电可直接产出大约25万元财富,而同等单车道每公里对应的农田每年收益仅约为1750-2100元。

  他特别指出,综合利用高速公路等存量土地资源发展光伏发电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据2014年2月12日俄罗斯媒体报道,我国欲与俄联手在远东地区打造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站,发电站装机容量5-8GW,每年可向我国输送300-500亿千瓦时电量,主要供应电力需求旺盛的北京,为确保其正常运行,需架设长达2000公里的800千伏直流输电线,电站本身造价加上配套高压输电线路,该项目总耗资将达140-260亿美元。实际上,我国仅在新疆、内蒙或是临近北京300-500公里距离范围内的周边,使用同样多的投资,便可保证等效甚至超量的能源输出,既不对他国造成污染,不重复浪费输电资源,资源还能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也更加经济、便捷,更能从战略上确保清洁能源的持续供给和能源安全。对照高速公路及其光伏电站配套建设规划,2013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总投入约为8304亿元,平均每公里车道里程造价约1705万元,按照当前建设水平,每公里车道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可控制在230万元,如按上述火电项目投入资金,仅复合利用国内巨量的高速公路资源,就可建成约16GW的高速公路光伏电站,同样多的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产生更大的价值。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我国高速公路沿线及其服务区、停车场,推动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满足高速公路沿线通信设施、视频监控系统、服务区等运行用电需要,正是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国土面积财富输出价值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创新开发和复合利用道路空间及沿线配套区域的巨量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沛的清洁电力支撑,还能实现高速公路就近充电,特别是满足偏远地区公路沿线的用电负荷,有效节约偏远地区高速公路拉设电网供电的投入成本,有效解决长途交通的能源消耗,推动环保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量,还可由此带动大量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同时具有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国家战略意义。

  刘汉元委员指出,目前我国已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的建设目标,9.62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在促进交通物流便捷、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道路养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受烈日暴晒、暴雨冲刷、冰雪凝冻等是主要破坏因素。研究表明,一条质量合格的高速公路,在使用寿命前期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如不及时进行预防性养护,随后12%的使用寿命内,性能将再降40%,而养护成本则要增加3-10倍,且导致恶性交通事故高发。显然,光伏电站的物理结构可以为高速公路遮阳挡雨,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养护成本、减少因道路性能下降导致恶性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为契机,改造现有及在建、将建高速公路的路面立体结构,将最大限度地延缓路况老化、退化,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机率,并实现发电养护两不误,同时高速公路业主还可通过卖电收入弥补养护支出、增加收入等,可谓一举多得。
  为此,刘汉元委员认为,国家及时立项,将光伏电站建设真正纳入未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刚性任务,规划、研究并尽快出台统一的全国性支持政策,国家发改委、交通、建设、电力、环保、财政、通信等相关部门应同步制定配套政策,形成国家政策之下的部际联动,将光伏电站的建设作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的标准配置和刚性要求;在道路工程建设招投标过程中要把光伏电站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因地制宜出台光伏发电配套实施细则,明确政策执行主体及执行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引进和管理,细化扶持政策,并适时出台或新增专项补贴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融资、信贷支持等。同时,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光伏电站项目的特殊性,对相关政策法规作必要调整,建立健全应用及管理体系,以适应和推动高速公路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发展。

  他指出,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目前尚有21%左右的高速公路处于待建状态,建议国家在已建、待建甚至未来新增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配套光伏电站建设,探索研究和形成标准技术体系和电力应用体系,包括交通设施用电、交通运输用电的上网、输送和配置,并在投资主体、建设指标、激励举措、收益分享等方面形成完整机制,尤其是明确、细化高速公路管理方、业主方及施工方的责、权、利,推动相关各方做好管理、技术、资金、应用等全环节协同,鼓励、调动和促进更多社会资金、资源参与我国高速公路光伏电站的投资、规划和建设。

  最后,刘汉元委员指出,石油消费是目前交通能耗的主要途径,加剧环境压力的同时还极不经济,远远高于等效电力的价格支出。建议以高速公路光伏应用的建设实验,以点带面,创新探索光伏发电更为集中、更大规模、更加立体的建设模式,循序渐进地复制推广到资源匹配、条件具备的省道、村道等更为广阔的各级路网及其配套领域。在区域试点上,建议可先期规划、尝试在西部高速公路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通过西部资源具备的高速公路太阳能光伏发电综合试点项目的建设,较快探索匹配技术和运行机制,以此促成区域化经济发展特别是长途交通集约化发展的同时,为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路网光伏发电覆盖积累经验。从而不断优化和升级新时期国家综合交通建设战略,推动路网上空及周边光伏发电成为未来交通能源的重要来源,甚至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供应、节能减排、国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
-----------------------------------------------------------------------------------------------------
记者梳理通威股份公告,其在2017年通过自建光伏项目和合建光伏项目两种方式共斥资341.4亿元加码光伏行业,超过其2016年208.84亿元的营收。在2016年和2017年,通威股份通过发债、资产重组、剥离资产等方式筹资近百亿。
而据公告,通威股份仅就包头和乐山两个10万吨多晶硅项目加之现有的2万吨产能,项目完成后通威股份多晶硅产能将超过保利协鑫位居全球首位。Source: 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020261-1.html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可或缺

陶光远,财新网“未来能源”专栏作家。1979年本科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83年获清华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工作,并在国家经委(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兼职。1988年赴德国,在柏林工大进修学习,曾任在纽伦堡的德中经贸合作中心副总经理。2009年获“欧洲能源管理师”证书,并受“欧洲能源管理师”全球培训联盟委托担任中国培训项目负责人。2011年10月起,在德国能源署(dena)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合作成立的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担任执行主任职务。

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可或缺


(财新专栏作家 陶光远)中国目前电力的主要初级能源是煤炭。由于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部而远离负荷中心,因此,是以在煤矿的坑口发电用高压输电网输电为主,还是以铁路运煤到负荷中心发电为主,一直在争议。
  一条运行重载单元列车的铁路,每年可以运输超过4亿吨的煤炭,全部用于发电每年可发约1万亿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约2亿千瓦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运输距离远时经济性很好;但特高压扩大了输电距离,且输送的能力和方向性灵活,在地形复杂时,造价比铁路占优。因此,可以说远距离输电时是各有其用武之地:在一个方向上能源输送量特别大、地理条件比较好时,用铁路运煤到负荷中心发电合理;而在能源输送方向分散,在每个方向上的输送量不是特别大、地理条件较差时,在煤炭资源地发电用特高压输送划算。
  今天燃煤发电的现代烟气处理技术水平,对治霾来说,已经足够高了。以烟气中的颗粒物含量为例,上海外高三发电厂已经达到了平均11毫克/立方米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绝大多数燃煤发电厂的烟气颗粒物含量现在为30毫克/立方米至100毫克/立方米。换句话说,只要中国东部绝大多数燃煤发电厂的烟气处理水平达到上海外高三发电厂的水平,燃煤发电厂与雾霾天的出现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而且现在燃煤发电的烟气经处理完全可以达到低于1毫克/立方米的水平,例如德国纽伦堡垃圾焚烧厂的烟气颗粒物处理最高水平为低于0.3毫克/立方米,比北京雾霾天时空气中所含的颗粒物还要少。现在这么高的烟气技术处理水平在经济上也是可以承受的,每千瓦时电力的生产成本最多增加几分钱,相比之下,使用市场价格的燃气发电的成本比燃煤发电要增加几十分钱。所以,给中国东部地区治霾,通过特高压输电将燃煤电厂搬到西部,并非唯一选择。
  但是,情况正在变化。由于气候保护导致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压力,燃煤发电必须退出发电主力的舞台,把位置让给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资源最丰富的两大形式是风力和太阳能,中国可供经济开发的风力和太阳能加起来,是现在中国电力需求量的几十倍,从能源资源上讲,应无任何顾虑。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最近十几年,一直快速下降,预计到2020年左右,在中国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会双双低于燃煤发电,在2030年之前还会低于核电。因此,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将很快就不是阻碍这两种电力发展的障碍。2050年中国的电力主要产自于风力和太阳能,已没有什么悬念。
  但是,在中国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要大发展,除了发电成本之外,还有三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风光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
  如果在中国地图上从漠河到腾冲划一条斜线,可以看到:中国的风力和太阳能资源,就集中在这条斜线的左上方;而中国的用电负荷,则集中在这条斜线的右下方。人类现在还看不到,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有比高压输电更便捷和更经济(例如将电力转换成化学能或其它能量形式)的办法,在陆地上远距离传输电力。因此,如果在中国的北部,西北部和西部获取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则需要将电力通过平均1000多公里、最长达4000多公里的距离输送到中国的中部、东部和东南部。
  以功率为1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为例,在上海一年只能发电1000千瓦时左右,在青海格尔木一年就可发电1600千瓦时左右,比上海高约 60%;而通过2000公里左右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将电力从格尔木输送到上海,损耗却只有5%左右,而远距离输电成本比太阳能发电成本低得多。因此,如果仅考虑发电和输电的成本因素,则在青海用太阳能发电输送到上海,比在上海用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明显要好。
  第二个问题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因气象条件的随机波动范围很大:
  气象条件不但随季节变化,且每日不同,虽然可以提前一段时间预测到。可以想象,如果上海的电力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上海及其附近省份的太阳能,碰上哪年有特长的梅雨天,就会造成严重的电力能源危机了。
  而通过扩大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联网范围,则这种气象条件造成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的波动,就会通过多个地方的相互补偿得到减弱。毕竟从新疆到上海,从黑龙江到云南,还没有出现过全国各地同时连续几天都不刮风和都是阴雨天的天气。这就是所谓的风光电发电量波动水平可通过异地气候的不相关性得到补偿的原理。
  要提供风光电发电量通过异地气候不相关性得到尽可能大的补偿,就需要尽可能地扩大远程输电网的覆盖范围。
  第三个是仅仅针对光伏的一个天文问题:
  对地球表面的单位面积来说,太阳在中午的光照强度远高于早晚,其发电功率曲线犹如一个玉米面窝窝头,日变化非常剧烈。但是,用电负荷与光伏的发电量不是完全匹配的。如果一地的光伏电成为当地的主力电源,中午光伏发电功率达到高峰时就用不完;而傍晚太阳下山后,特别是在18点至21点的家庭用电高峰,却几乎没有一丁点儿的光伏电力生产。


  
德国用电负荷功率(黑线)和光伏发电功率(彩色颜色表示不同月份)图

  但是,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时间在全中国从东到西是不一样的,有4个小时的时差。因此,如果建设全国从东到西的特高压输电网,则因天文原因造成的光伏发电波动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平滑,各地在中午高峰发电时间发出的电力,都可以向东或向西传输;而东部的太阳下山后就从西部调电,西部的太阳下山后东部进入后半夜用电低谷,于是西部从东部调取用不完的其他能源发的电(包括风电)。说通俗点儿,就是避免了各地依赖光伏发电的用户们撑的撑死,饿的饿死。譬如,当天黑以后牡丹江当地的光伏板已经停止发电,新疆塔里木沙漠的光伏板还正“锄禾日当午”呢,于是牡丹江的老少爷儿们和老少姐妹儿们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时,可以用到新疆塔里木的电力。
  另外,中国的水力资源集中在西部,其中西北地区的水能集中地——黄河上游的水电站,正好在光伏电和风电的东西向输电走廊上,而且距发电场的距离比距负荷中心的距离近得多,作为风电和光伏电的蓄能电站,经济上再合适不过了。而中国西南部的丰富水电参与风电和光伏电的蓄能调节,也需要南北方向的大规模联网。
  到2050年,中国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功率总计可能高达20亿-30亿千瓦,甚至更高,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的西部、西北部和北部。即便考虑到在当地的消费和蓄能,中国仅为输送这些风光电就需要10亿多千瓦的特高压输电能力。
  德国是全球在可再生能源电力领域走在最前面的国家,德国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借鉴。德国的风光发电量已经超过了总发电量的15%,每年还在以几百万千瓦的速率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成为德国的主力电源。
  德国目前正在启动能源转型的2.0版,其中关键的任务就是解决大规模风光电并网带来的输电网和配电网能力不足及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专项,就是为扩大德国北部风力发电的规模并将电力输往南部,加速规划建设纵观南北的长达800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特高压输电线路考虑采用的技术包括了800千伏交流输电技术和±500千伏以上的直流输电技术。尽管德国是一个南北只有800多公里长,东西只有600多公里宽的国家。德国上上下下都在抱怨特高压线路的规划建设落后于风光电的发展,担心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时间的滞后将造成巨大的风电弃风损失,或产生为避免弃风而采取昂贵的替代技术措施(例如储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作为长远的规划,德国还在考虑将北部的风电场与挪威峡湾的水电/抽水蓄能电站之间用特高压输电线路连接,为德国不稳定的风电蓄能调节。
  其实中国的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现在已经滞后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德国的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0%左右,弃风电量比例还不到0.3%。而中国的风力发电量现在才仅占总发电量的不到2%,弃风电量比例就已达15%左右,是德国的50倍左右。中国发生大量弃风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远距离输电能力不足,使北部和西北部的风力发电量输送不出去。每年100多亿千瓦时的电力打了水漂。
  现在中国每年都要新增数千万千瓦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是德国新增风光电能力的数倍,平均输电距离也是德国的数倍。到2020年以后,这个速度还会加快。鉴于德国的经验和教训,即便不考虑通过特高压大规模输送坑口燃煤电力这个因素,为了输送风光电力,中国也必须迅速大规模地开始建设远距离特高压输电网。

  现在中国的风光电(主要是风电)的放弃发电损失每天都高达几千万元人民币,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这个问题上,如果继续拖延下去,这个损失还会继续扩大。